<h1>第143章</h1>
韩珍没好气地戳了戳他的脑门,正想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儿子授一课,就听见屋外新收的小徒弟喊道:“师父师父,城里的张媒婆又来啦!”
“快!把人给我打出去!”许哲宁连忙拍开娘亲的手抢先回道,“让她别做春秋大梦了,我娘亲才不嫁那些歪瓜裂枣!”
想了想,许哲宁不放心地小跑出去,“你嘴太笨,还是要我来,走!小爷带你见识见识怎么骂人不吐脏字,学着点,以后你一个人支撑医馆可不能被人欺负了去!”
比许哲宁高出两个头的女徒弟憨憨一笑,“唉~我听少爷的。”
修习功法多年的韩珍坐在屋里能清楚地听到两人边走边说的话语,这女徒弟是三个月前才收的,年纪和胡蕊儿差不多,但发育得太快、长得高大憨实又能吃,家人养不起也不想养这么个女儿,索性想把她卖给大户人家做奴婢或者给傻子做媳妇,韩珍意外买下她,收她做徒弟。
这个年代的师徒关系非常苛刻,绝非现代师生可比,尤其是和师傅学技能的,比如厨子、木工、大夫等的学徒,半条命几乎都掌握在师傅手中,任劳任怨、挨打受骂,甚至失手打死都不用抵命!
好人家少有把孩子送给人当学徒的,徒弟为师傅养老送终也是应有之义。
正是这种牢固又腐朽的传承,既能让某些门派兴旺百年,也能让某些绝技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话说回来,女徒弟既已拜在韩珍名下,又接收她的衣钵传承,那她们便是韩珍在这个世界除了许哲宁以外最紧密的存在。
至于许哲宁那臭小子不和长辈打招呼就跑去怼媒婆,自然是韩珍给他的依仗,大约两年前,珍善堂在翎城遍地开花,药材生意兴隆之时,翎城好几家媒婆曾同时登门向韩珍求亲,所谓的求亲者不是低门小户想霸占她家财的、就是高门大户纳她为妾的、亦或者是同行试图吞并医馆的,更有奇葩者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和条件,仿佛娶一个寡妇让‘他’受尽委屈,是以,许哲宁统称他们为“歪瓜裂枣”。
韩珍当时就对上门的人说过:“想要我再嫁,得先通过我儿子这一关,他不答应我是绝不会答应的。”
有了这句话,许哲宁顿时抖起来了,再也不担心母亲二婚抛弃他了,这两年来更是致力于怼遍临江一带所有媒人!
可今天这位上门求亲的人,倒是让许哲宁罕见地踟蹰起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反派他娘有点彪20(二更
让许哲宁踟蹰的是这些年和珍善堂有不少生意往来的聂家,五年前韩珍的第一份酱料方子也是聂家买下的,聂家在临江一带是颇有名望的商贾之家,目前的掌家人聂柏也是远近闻名的儒商。
聂柏此人家世清白,洁身自好,可惜早年丧偶,膝下只有原配留下的一个与许哲宁差不多大的儿子,这孩子心性良善、为人仗义与许哲宁关系也不错。
对于韩珍一个同样丧偶带孩子的寡妇来说,聂柏此人无疑是非常适合的二婚人选,哪怕对后爸诸多挑剔的许哲宁也不禁有些犹豫,他不是真的要霸着母亲一辈子,而是不喜欢那些歪瓜裂枣的臭男人觊觎母亲辛苦打下的家业,他们不配!
可聂柏……
“小少爷,聂家真的很有诚意,聂老爷不仅愿以正妻之位聘娶韩大夫,承诺将小少爷您当做亲子一般养大,还答应成婚后韩大夫仍可以继续给人看病,聂老爷不会干涉珍善堂的生意。”那媒婆眉飞色舞地说着一项项优厚的条件,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说许哲宁道:
“小少爷您孝顺韩大夫是两城都知道的事情,可孝顺不是光想着为娘亲出头,还要为她的后半生考虑,韩大夫虽说年纪不小了可到底人生还没走到一半,您忍心让她未来几十年都独守空房,一个人孤零零的度过余生吗?
“我们大荀朝寡妇再嫁是常事,不会有人因此嫌弃韩大夫和小少爷的,反而你们母子以后多了个靠山,不好吗?
“您想想,这些年韩大夫辛辛苦苦操持内外,若是有个男人依靠何必要她一个女人抛头露面呢?你以为给人看病、四处跑商不累不苦吗?还要受人非议,她是有苦说不出啊!”
大约是聂家给出的条件让媒婆觉得这事儿十拿九稳,她底气十足地讲起了大道理,一碗碗‘鸡汤’喂得许哲宁满心愧疚,又有种说不上来的憋屈,“你等着,我去问问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