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从大源到洛城、再到南方烟城的这条延绵数百公里的道路上,划分区块开始铺设起一条条钢筋铁轨,着重建设的是大源到邻省的那条路段,全长七十公里,所需煤矿钢材白银无数。
借着旱灾三年的预警,朝廷有效调动起了平时无心他顾的劳动力,耗时整整一年半,终于将大源直通邻省的铁路搭建成功,并于一个月后顺利通车!
兴越十九年末,大丘历史上第一辆火车正式启动,女皇万俟寻亲自北上巡视,赐予总工程师穆师傅诸多封赏,却未给予一官半职。
火车正式通车后,七十公里的距离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达,由于交通的便利极大促进了当地与邻省的商贸往来,以及水资源的输送,很大缓解了大源因干旱导致的天灾人祸。
朝廷当然不满与此,七十公里的火车铁轨只是开始,有了初步阶段的成功经验,从大源通往京都洛城的这段长途铁轨也在此后的半年里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蒸汽火车的内部构造也在暮瑟手中不断提升和改进,以便减少损耗和环境污染。
兴越二十年中旬,北方大小城池皆因蒸汽火车神迹般现世的消息震惊四座之时,镇南王府所在的岭南仍处于相对闭塞的环境下,毕竟大源距离岭南近两千公里之遥,不想每回都跑死马,一来一回至少要四个月,镇南王府知道的最新消息也是大源两个月前的了。
何况全新事物的面世仅靠转述,很难取信于人,镇南王万俟岭和借宿在其府上的四皇女妻夫就完全没意识到‘蒸汽火车’的意义,对于下人信中写的‘建成后从大源抵达洛城只需半天’的消息嗤之以鼻。
“我了解那位,她这是想用新鲜玩意转移灾祸的注意力呢!大旱之年不省吃俭用,反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我看北地撑不了多久了。”
“皇女所言,恰是老妇所想!真是天助我也哈哈哈哈!”
第五百三十九章 女尊之云程万里47
划时代意义的新事物诞生到普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车马落后、思想保守的古代社会,光是让当地百姓接受新事物就不简单,更别提其他地方没亲眼见过的,大多采取观望、不信任的态度。
何况交通畅通带来的便利还没有惠及开来,百姓顶多看个稀奇,觉得这铁疙瘩跑得真快啊,只有等官办转为民用,火车的实用价值才会口口相传。
是以,数千里之遥的镇南王府不但没有因蒸汽火车的问世而畏缩,反而欢欣鼓舞地认为她们一直等待的机会来了!
两年多前,四皇女万俟浅投奔镇南王府时她们就以“清君侧”为名义拟定了一系列夺位计划,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吹响号角的时机。
镇南王府曾多次动用京都眼线打探世女和正君的消息,可惜他们父女俩两年来鲜少出门,就待在皇城根下一动不动,王媖实在拿他们没办法,只好放弃这条捷径。
没了质子当导火线,万俟岭等人只好将视野放在别处,万俟浅提议等大旱三年闹出民乱来再出手,方为上策!
于是,她们一等就是两年,当然期间也没忘了招兵买马、购置粮草。
两年后的今天,虽然从北地回来的探子没打听到灾祸引起民乱的消息,但京都那边儿因基建掏空国库,致使朝廷官员和勋贵们怨声载道的事情却是真实发生的。
尤其是陛下这两年不知吃了什么迷魂药,对一个工匠言听计从,把三皇女派去北地给人打下手,据说过两年还筹备南下去海边造船,劳民伤财、倒行逆施,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镇南王府已与京都好几家勋贵互相试探过,她们均表示若是陛下被小人迷惑致使民不聊生,便全力支持镇南王进京协助陛下整顿朝纲,且大皇女和三皇女纵容小人,实在难堪大任。
于镇南王而言,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需要在北地稍稍推波助澜,再派些私兵假装难民起义,即可引发一场足以颠覆朝纲的动/乱!
兴越二十年秋,恰是北地旱情最糟糕的时候,按照前世的发展大源地区三年来的第一场雨将在次年春才落下,四皇女妻夫算计着等到彼时她们攻下京都,这场春雨正好成为新旧交替的贺礼,彰显新皇顺应天命的权威。
入秋时节,整片岭南地区肉眼可见地陷入了躁动之中。
镇南王等人每天都在盼着北地动/乱的消息,盼着女皇派兵镇压的消息,盼着事情越闹越大朝廷无法收拾的消息……
从初秋到深秋,眼见着九月即将结束,镇南王府终于收到了北地乱起来、京都派兵增援的密报。
密报的日期已是半个月前,为了不错过最佳时期,镇南王立刻命驻扎在郊外山坳里的大军整装待发,她们要赶去京都‘帮助’陛下重振朝纲!
镇南王一脉在南方经营百年,岭南到京都的一路上各个关卡几乎都有人脉和暗线,何况她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身边还有四皇女万俟浅兜底,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因如此,万俟岭数十年来才一直对京都虎视眈眈——她自觉有足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