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没啥私密,一看就会,最后还是看谁家做的味好,不过,咱们家娘炸的辣椒油是一绝,凉拌驴杂淋上辣椒油就是好吃。”李氏心里舒畅很多了,不管如何,家里生意一定要做下去。
晚些时候安仁泰疲惫地带着儿子孙子回来,车上倒是空的,看了下大锅里煮的肉,挨个尝了一遍才坐下说着白天的事,因为从码头引过去一些客户,今天的肉卖得还算不错。他没说同行背地说什么?说什么都无所谓,问心无愧就好。“汤锅咱们家先试试,这东西到了冬天下得才快,熬一锅好汤不容易,先别急——”
爷三正讨论着,二大爷来给送钱了,安仁泰当然不会要:“二叔,钱您拿回去,我不让您白吃,我们这不正琢磨加上汤锅和饺子吗?您没事就过来帮我们看看。”
老人一听来了兴致,“什么汤都是原汁原味最好,料多了会抢了味道,我常听我们那一个老厨子说一句话叫‘真味至纯’。好像是说越好的东西烧制越简单。驴骨汤就用葱姜去去味,最多放点黄酒去去腥”
安仁泰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我想加几根猪骨提提味。”
“猪骨不是不可以,加了猪骨味道一定更香,你都试试,总要比较比较才知道哪个更好?”很多味道就是慢慢试出来的,大众接受就是美味。”
安炳绪就按商量好的煮上了大骨汤,一锅用驴骨敲断加上猪大骨一起熬制,一锅纯驴骨,除了大葱姜片没放其他,大火烧开,一锅小火慢熬,一锅大火熬。
“小火熬出清汤,大火催出白汤,就看个人喜好,很多人觉得白汤才正宗才地道。清汤,以为你偷工减料,殊不知两者区别不是很大,功夫到了味道一样的鲜美。”二大爷在外面混了这些年懂得的就是多。
安然小嘴一列,这是又有吃的了?
早上汤熬好了,一锅汤色已经奶白,一锅汤色清明,只是两锅上面浮着一层油,张氏用勺子撇去浮油,再次烧开。
这次老爷子亲自尝试,两种汤都盛了一勺尝尝味道后,亲自操手做汤。大海碗里放了盐、香菜末、葱花。
抓一把驴肝肺片、驴血片、驴头肉片、软烂的驴肥肠、驴肉边角料、甚至拆骨肉混合料,放进大笊篱,汤锅里一过倒碗中,一勺子纯驴骨热汤冲进去。再一勺混合骨汤进了另一碗。
“给我拿块烧饼!”老爷子亲自试吃,先这样吃了几口,又放了一些措醋,再吃。加辣椒油,再吃。芝麻油,继续吃。安然给他弄了一点胡椒粉放进去,张氏忙把闺女来回来,老爷子一摆手,“没事!”
就着一个烧饼,两碗汤已经进去,肚子鼓鼓的,老爷子额头冒着大汗,用手一擦,“热天出身汗舒服!你们都尝尝吧!”随后让孙子去叫二大爷有根叔过来喝汤。
二大爷有根叔一来,安炳贵开始在汤里过驴杂,张氏李氏帮大家盛汤,两个姑娘加料端汤——
陆有根算是安家未来的亲家,他家孙子与安家大妮已经订亲,再有一两年就要成亲了。
“仁泰,你这是搞哪出?“陆有根一看似有所想。
“有根哥,我正有事想与您说,会贤楼和张家客栈已经不从我那里拿货了,今天满仓大车店也说暂不要货。”安仁泰让他们边吃边听。
“会贤楼的事我刚听说,不光你们一家,别家也有这事。张家客栈和满仓大车店我倒是不知道,怎么你打算不做了?”
“怎么不做?这不想试着增加驴肉汤锅和蒸饺吗?煮肉这块就少做了,以后我想从您那里拿肉,自己就不杀了。”
陆有根点头:“避避风头也好,那你们入秋还去不去关中?”
“不去了,如果一天只消耗一两头驴就不去关中了,以后就从你那里拿肉和下水。”安仁泰道。
“拿什么都没问题,你们对驴头驴蹄心肝肺的有没有兴趣?这些东西不好消耗,都嫌费事占锅不出东西,更卖不上价,你们要是做了我便宜给你们。”
第11章 安炳贵端了一碗汤过来道:“这些东西做起来麻烦,如果做汤锅驴头肉还是可以的,驴蹄要是量大了单丁
安炳贵端了一碗汤过来道:“这些东西做起来麻烦,如果做汤锅驴头肉还是可以的,驴蹄要是量大了单独出一锅去码头卖也不是不可以。”
“驴头其实是个好东西,那上面可是带着驴皮,耳朵大,还有驴舌,两腮的肉,每一样都够做下酒菜了。驴蹄更美味,炖的烂乎乎的,尤其上面的筋,软软弹弹,这两样唯一的就是费时费事,还没驴肉卖上价,可谓是费力不讨好!”二大爷笑道,他就喜欢这些东西。
“你们好好想想,如果驴肉的生意都被侯家占去,你们还想做这一行不如另辟蹊径。”陆有根道。
“好,我们想想,有根哥,先尝尝我家的驴骨汤。”安仁泰招呼着二人吃喝。
安然端着碗先喝了一口纯驴骨原汤,小嘴一吧嗒:“好喝!”原汁原味的汤的确好喝,比后世的汤更纯香。她只在汤里加了一点香菜末和葱花,她喜欢吃里面的肥肠驴肉,最不喜欢驴肝,那味道她总是喜欢不起来。
混合肉骨的汤更香,此汤煮出了奶白色,更加诱人,安家女人们好像更喜欢这种。
二大爷又提了一个建议:“改天你用大驴的骨头熬汤试试,最好是三年的驴,就熬成白汤。你加猪骨未免有人拿此说事,说你以假乱真。”
安仁泰深知如此,既然这里做驴生意,就用驴的骨头吧!
陆有根忙说他会留一付三年驴的骨架给他们。
最后总结的经验是纯驴骨的味道更纯正,混合骨汤更香浓,至于加什么调味依旧个人喜好即可。
“爹,咱们什么时候做?”
“看看这几天卖肉的情况,不够卖了就从陆家拿些肉或下水煮。夏季还是以凉拌为主,汤锅不着急上!”安仁泰也要看看还会有什么变故。夏天肉食真的放不住,他盯着儿子好好看着锅里的汤,汤绝不能馊掉!
一头驴就是全卖了少了一头驴的量就少了收入,今天李氏带着大妮又去帮了半天忙,安舒信和二妮继续去码头兜售驴肉烧饼。
安舒信和二妮早早就回来了,李氏母女是中午回来的。“别人家也有这样卖的了,真是做点啥都不容易,可想了个法子又被别人学了去!还好咱们家给的量足,肉汤味道好。”
这是全卖了?也是,少了一头驴呢!
“侯家现在可得意了,一天杀了六头驴”大妮愤愤道。
“那是人家的本事,以后这种话可不许说了!”老太太叮嘱孙女。
大妮忙答应以后不会了。
晚饭一家人吃的很开心,今天又没剩下东西,老爷子决定明天再加半头驴试试。“那口锅的老汤就不留了,以后就两口锅,另一口留着熬汤!”老爷子一吩咐,安炳绪开始清锅,去油去渣,老汤匀到另外两口锅中——
今日后安家便结束了三口卤煮锅的时代!
陆家给安家送了一幅驴骨来,晚饭后安家男人和二大爷又开始研究起汤来。安然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她小,谁也没把她当回事!她知道安家的汤锅都是用两年以上的驴骨熬汤,最好是三年的乌头驴,乌头驴体型大,骨架宽,骨骼粗壮,内质丰富,熬出来的汤鲜美无比。
安家女人坐在庭院借着微弱的光线手脚依旧不停,纺线的,织布的,纳鞋底做鞋做衣服的。张氏看小女儿也跟男人一样蹲在锅灶旁就想笑,这孩子怎么竟往那上凑?
安然早已被家里人当成了馋猫,而且嘴巴刁的很,好不好吃一吧嗒嘴便知。
“舒齐,你也过去听听,你大哥二哥这么大时早就跟着学东西了!”李氏催促着儿子,安家的家业将来还得要他们大房掌控,她可就这么一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