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爹!”安然一一尝过,味道的确不错,尤其鸡蛋,里面居然混合了扇贝丝,又与其它料一起炒后味道十分鲜美。白菜吃出了蟹黄味道,而且真有蟹黄。”
“小妹,有鱼,吃不吃?”安东他们除了大锅菜还另炖了一锅鱼,每人分了一条正在吃,是巴掌大的鲫鱼。
“吃饱了!”安然将碗里东西吃完肚子已经撑了,厨房很大,案板就能站好几个人同时操作。
“大哥,哪个是你做的?”
安东不好意思笑笑“白菜豆腐!粉炖肉!”
白菜豆腐和粉炖肉是给内宅除了主人吃的,安然没吃就跑了,刚才的红烧肉味道很香,而且很腻,或许现在的人正喜欢。
“大哥的手艺很不错了,刚才的肉就很好吃!”安然赶紧鼓励一下少年。
“肉是杨伯炖的,杨伯炖好了我炖的粉,不过白菜豆腐是我做的。”
少年好诚实!安然继续鼓励“白菜豆腐也很好吃”安东现在只能在这里打下手,做大锅菜。
安东摸了一下安然的头发“小妹累不累?”
“不累!大哥累不累?”
“还好,过了年就好了!”
“嗯!”安然马上想到听到的小道消息,凑到安万里耳边“爹,他们说京城要来人了?”
安万里点了一下安然鼻子头“小声点,可能来,没确定,下午忙完了早点歇着,明日过年要起大早。”
“知道!”安然吃饱了回去跟厨房里的人又忙了一下午才算将各处祭司上供的东西准备完,由于明一早要起早,晚上很早就下了工。
她们在府里当值的人只能住在府里,不管是面点还是炒菜的厨子,都是轮班制,面点两班倒,半月一轮换,厨子三班倒,十天一轮,该谁当班就要住在府里,不当值可以回家,像安然家都在孔府干了几代人的早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家。但他们依附于孔府活着,世代为孔府干活。
面点值班屋子是一个大通炕,大冬天生了火炕倒是不冷,女人们洗洗都上了炕,有的做鞋,有的缝缝衣服,安然什么都不想做,她要想想怎么学手艺。
“安安,给你吃瓜子!”胖丫凑到安然这边抓了一把瓜子给安然,安然抓了一把生栗子放在炉子盖上,两人探头看着炉子嗑瓜子。
“我想吃糖葫芦了。”胖丫嗑着瓜子道。
“改天我做给你!”
“你会?”
“会!我爹教的。”
“我还想吃糖瓜。”
“你再吃会变成猪!”
“我才不会!我娘说胖了身体好!”
安然想到胖丫和面的样子点点头“那也要注意,太胖了对身体不好。”
啪!一声,栗子爆开,滚到了下面,安然探出身子将栗子捡起来给了胖丫
“你吃!”胖丫很懂得照顾安然。
“你吃!马上都熟了。”这是安然从厨房抓来的,只要不外带,吃些东西还是没人管的,当然你得能拿到。
第二个第三个栗子连着爆开,安然干脆下去看着,熟一个两人就吃一个。
胖丫嘿嘿笑,安然透过炉火思绪开始飘远,这座府邸她作为游客来过,占地180亩,房屋楼宇厅堂463间,按左中右三路分布的官衙住宅一体的建筑,也是孔子后代嫡长子居所。始于宋至和二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是我国保存的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封建贵族府邸,号称天下第一家。
这里的主人因世袭封号衍圣公爵位被尊称衍圣公,今年是乾隆21年,现任衍圣公为孔昭焕!孔氏第71代嫡孙,因父亲死的早,8岁就袭封衍圣公,今年21岁,娶妻陈氏,陈氏是海宁人,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陈世倌次子长女。
也就是这座府邸主子一共三个,孔昭焕的母亲何太夫人和陈夫人、衍圣公!可谓人单势孤,想想旁边十府十二府还住着嫡亲的两位把持孔府庶务多年的叔祖,这娘三的日子怕是也不会怎么好过。
第124章 年三十很早安然就被杜氏叫起来,太夫人、夫人和公爷要祭拜家庙、祧庙、……
年三十很早安然就被杜氏叫起来,太夫人、夫人和公爷要祭拜家庙、祧庙、影堂、幕恩堂、祠堂等处,那势必要先吃点东西,所以他们这些做饭的会起得很早,要在公爷起身前做好早饭。
还有那么多下人的饭食,好在提前有准备,馍馍花卷的拿出来溜溜就行,吴管事依旧让杜氏等人做了一锅火腿烧饼和一蒸笼的羊肉烧麦,一屉小笼包子,太夫人出自京城何家,喜欢吃羊肉,尤其烧麦。夫人出自海宁,喜欢小笼包,而公爷依旧喜欢本地口味火腿烧饼。
众人一边将馍馍出锅,一边往外派发,各院的丫鬟婆子领了东西赶紧走,都知道今天重要。
“继红姐姐,过年好!”安然和胖丫帮着捡东西。
“安安,胖丫过年好!”
“小桃姐姐过年好!”
“安安胖丫过年好!”小桃对安然是贼热情,拿了东西还在安然耳边低声道“晚上找你去!”
“好的小桃姐姐”安然是来者不拒,将食物一一分发下去,吴管事看着一个个来人,不时朝前面看,“太夫人那边怎么还没来人?”
正念叨着一个衣着讲究的姑娘疾步而来,“吴管事,我来晚了!”说着话带了喘。
“书玉姑娘,不晚,别急!”吴管事将准备好的食盒递过去。
“谢谢吴管事!”书玉拿了东西连溜带跑的朝着前面去了。
“大家赶快吃点东西准备祭品!”
据说每处祭祀桌案上都要摆放十碗贡菜,还有馍馍、花糕、年糕,她们所准备的便是这三种面食,还有各处厅堂应该备的点心也是要准备的。
众人简单进食,便开始做一些糕饼小点,安然就看丫鬟婆妇拎着食盒在游廊穿行,天色依旧没亮,等碗碟食盒的陆续送回来有带走了一些她们新做的糕点。
等这群人送走安然她们一早的工作算是结束,吴管事又在催促着大家赶紧梳洗干净去前堂楼,没等安然打听去前堂楼干啥?母亲杜氏已经催了,“你这孩子还在墨迹啥?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