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今年北方也出现了旱灾,相比南方的水灾却是不值一提,今年南方的水灾淹没了大片村镇,甚至波及到苏杭等人口众多的城市,损失相当惨重。
沈家捐出来的粮食是法国那边运来的,还有穆勒家的书信,安然打开看完,信是穆勒先生写的,他们要的船会在年底交付,他很高兴还能回到大海上,年底他会亲自来送船。穆勒问沈家这边有没有船长?如果没有,他很愿意做船长,而且船员都是他一手训练的——
信的内容沈安乔已经翻译给沈家人知道了,“回信还没写,你回来正好给你公爹写封回信。告诉他我同意他做船长。”沈老爷道。
安吉尔的来信说了一下澳洲那边情况,土地已经买了,就是缺人手,缺机器,现在他们正在雇人修房子和路面,如果有时间会开垦荒地。
“等咱们的船一来咱们就过去看看,你大哥已经收留了一些难民在厂子干活,看澳洲那边情况还得再寻一些来。”沈老爷现在已经不大去管厂子了,开始抽更多时间陪陪沈太太。
澳洲那边肯定要人,趁机安然想好好歇歇,还有见见纪盛堂给她找来的那些人。可以说这些人各有所长,都是来自江浙一代的厨子,有的是年岁大不做了,改为带徒,有的是某酒楼的掌厨,这次水灾携家口来上海避难。也有的是手上有拿手的绝活,就如陈师傅,一条滑不溜丢的鳝鱼到他手里三刀就剔去骨头出肉出血,手法干净利落。而他做出来的鳝鱼远近闻名。
如果不是这一家人刚来上海遭了难,无处安身求到纪盛堂这里,他也不会答应来教安然。
她去谢纪盛堂的时候得知有些还是李兴海帮着找的,“他手下接触的人多,我告诉了他,这些小事你就别去谢他了。”
哪能不谢?安然还是去李家特意道了谢,李兴海有一位夫人两位姨太太,妻妾和睦,这也是李兴海的本事。李家留安然吃了饭,李兴海得知沈家去了云南建厂若有所思,沈家可越来越有意思了。
第295章 安然歇了几日便开始跟陈师傅学做鳝鱼,尽管她做的也不错,依旧想看看陈……
安然歇了几日便开始跟陈师傅学做鳝鱼,尽管她做的也不错,依旧想看看陈师傅的手艺。陈师傅的鳝鱼的确做的很好,相比徐妈的手艺强上很多,没比较就没差距,同样的大烧马鞍桥陈师傅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好吃,鳝鱼段酥香,风味隽永,蒜香不浓不烈却无处不在。
脆鳝选材与其他菜不同,用当地的小鳝味道最佳,活鳝去骨划丝,简单入味,撒粉油炸,两次入锅,炸出来的鳝丝乌光油亮,最后浓卤烩煮,鳝丝松脆香酥,挂上的汁甜咸爽口,微微带着酒香,怎么吃都不厌。
炖生敲、炝虎尾、刺毛鳝筒、响油鳝糊、软兜鳝鱼、烧鳝段、黄焖鳝鱼、生炒鳝鱼、鳝鱼煲、鳝鱼面、鳝鱼饭——
安然觉得陈师傅真的可以做出一百道鳝鱼菜。
沈家女人知道这位姑奶奶又开始魔障了,家里开始天天鳝鱼,各种的鳝鱼,好吃是好吃,可是谁天天吃吃不够?
沈太太赶紧打住,“该吃蟹了,你啊给我们换换口味!”
安然猛然意识到快中秋了,可不正是吃蟹的时候,她第一反应便是洗手蟹和蟹黄面,“好,明日我们开始吃蟹!”
“哎!你也别谋着一样来,我们也想换换口味!”沈太太无奈道。
“你们想吃什么?”
“什么都可以,但要多样化,我说的是食材,秋鱼肥、河虾鲜,还有这些都是凉性的,家里孩子们都在长身体,鸡鸭鹅的,也要来一些,秋补多吃牛羊肉,还有时令蔬菜,果实——”
安然听了沈太太一通说懂了,陈师傅的手艺她觉得也差不多了,给了他一笔钱换下一位师傅——宋老。老师傅已经过了花甲,拿刀做事手已经颤抖了,可架不住人家资历老见识多,徒弟就有几十个。
现在儿子徒弟在上海的好几家饭店做掌勺,他被找来的条件是在租借弄个小院,想学什么他会毫无保留。
李兴海让人来问沈老爷时,沈老爷当即将石库门的一座院子给了老爷子,就当拜师礼了。
尝过老爷子带着弟子儿子做的一桌宴席后,安然在第二天就拜了师。
宋老的厨艺是稳重成熟,带着时间的厚重,尤其是他做的干菜焖肉,肉质软烂,颜色鲜亮,味道醇厚香糯,不但肉香,又复合了梅干菜的香和绍兴酒的醇,吃这道菜一定肉与梅菜一起吃,再来一碗白米饭,简直是无人能抗拒。
安然本以为他做的是梅菜扣肉,虽然原料相同,都是猪五花和梅干菜,但做起来却略有不同,干菜烧肉的步骤更繁琐,五花肉一定烧制上两个时辰至软烂入味,泡发好的干菜用肉汤炒出才能与烧好的肉放一起进蒸笼蒸上一个半小时。
不过这是这时候的猪肉,等以后的肉都是速成的哪里禁得住又炖又蒸,别说烧两个时辰,就是一个时辰肉怕是都成了肉泥!所以安然很珍惜现在的食材,更理解后来再也做不出老菜普的味道。
宋老是绍兴人,善于做本地菜,但江浙菜一样孰能。他做菜喜欢用黄酒,更钟爱梅干菜,早上一碗白粥,一个梅干菜包,一碟猪油炒的梅干菜足矣。
自从安然师承宋老后沈家人终于笑起来,宋师傅很会搭配食谱,每餐有鱼有肉,有菜有汤,荤素搭配。今天做了荷叶粉蒸肉,明日一定是东坡肉,后日换成干菜焖肉,大后天便是罐焖肉。今日吃雪菜黄鱼,明日便是宋嫂鱼羹,后日锅烧鳗,大后天西湖醋鱼——
总之沈家的餐桌丰富了,就连这个八月节安然的供奉都正规了很多,安然按照宋老给出的一张宴请菜单稍作改动,好好准备了八月节的供奉。里面添加的主要是装门面的鲍参翅肚,顺便练练手,以免生疏了。
炸响铃、蜜汁藕、烧鹅、酱鸭、白斩鸡、三丝拌蛏、醉蟹、鸭舌、水晶肴肉、糟八样。
十道冷菜,加上二十道热菜:干菜焖肉、蜜汁火方、软兜鳝鱼、脆鳝、雪菜黄鱼、松鼠桂鱼、蟹酿橙、蟹粉狮子头、清炒虾仁、扣三丝、鸡汁太湖白鱼、雪花牛肉、黑松露焗龙虾、香辣澳龙、鲍汁扣花胶、蟹肉金钩翅——
再加上绍兴的肉粽、宁波的汤圆、扬州的蟹黄灌汤包、炒饭,上海本帮的蟹黄面、杭州的小笼包,再来一盘八宝饭,最后还是上一盘三鲜的饺子一屉驴肉蒸饺——
安然想着不久可能要去澳洲薅羊毛,做菜的时候龙虾一点不心疼地用,做完后安然都忍不住流口水了,好久没这样吃了,限于外面的条件,有的想吃却弄不到食材。
几位大神一看满桌丰盛的供奉相互看看,这丫头又换地方了?怎么感觉她在满世界溜达。不过这样也好,真让他们一直吃重复的东西怪无聊的,现在他们的胃口已经越来越叼了,普通的供奉根本看不在眼里。
八月节后安然依旧跟着宋师傅认真学做菜,但每天晨练不耽搁,其实没她孩子们一样在坚持,只是好久没出去了,沈老爷因为外面流民太多根本不让他们出去,就是上学也要护卫跟随,就怕出事。
还好他们在租界相对安全很多,据说外面更乱,安然也没空出去,但沈家暗中招人手却是事实,现在只要不挨饿,多的是人愿意出去干活。
时间很快到了冬至,穆勒的货轮依旧没看到,安然的笔记已经有厚厚一摞了,现在她开始出来学那些记忆里的小吃,就如她的最爱生煎包、小笼包、馄饨、锅贴,这些设在石库门弄堂里的小吃好吃又便宜。
李兴海纪盛堂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们介绍的几家味道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安然不管跟谁学都会奉上一份拜师礼,那些淳朴的摊主一点不设防细心教导。
这样彬彬有礼和气的太太学了去也不会和他们抢生意,安然手包着一只只胖乎乎的馄饨,眼睛瞥见那对母女,没想到苏青带着女儿来这里住了,据街坊说她在附近学堂教书。
“说是她爹娘没了后被家里嫂子赶出来的,和几家租了一户住所,也是怪可怜的。”街坊大娘道。
安然觉得苏青变了很多,没有以前的娇弱清高傲气,多了质朴柔和,尤其看她女儿,满眼的母爱。这样的苏青让安然很意外,突然没了恨意。一个娇娇女性情变化如此之大必定经历了大悲大喜。那个陈景谦还真是心狠,也不知道现在的苏青后不后悔?
苏青每日都带着女儿来这里吃早点,她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安然,她只是与安然目光相碰后便躲闪开,吃了饭牵着女儿走了,随后便没再来。
安然对她突然没了任何感觉,本来她与他们没什么瓜葛,有的只是原主。说来说去害死原主的罪魁祸首是陈景谦。虽然苏青曾经对她有过谋害之意,安然决定不追究了,她已经得到了报应。
穆勒先生的船终于在冬至前到了上海,他给沈家运来一批物资,还有一些开荒耕种需要的机器设备工具,其中粮食占了一定比例。同来的还有一些想回国的华工,法国那边已经没多少破烂让他们拾了,留下便是种地养殖。
成家的可能会留下,那些单身汉或国内有妻儿的都选择了回来,安然给每人发了一笔钱算是了却了多年的情分,安然没想到的是大部分人回家后很快带着家人又来找她了,因为在家真的活不下去!当然这是后话。
粮食一上岸便被抢购,现在中国不管哪儿粮食都是紧缺的。
穆勒和船员只是在沈家修整了半月就要走了,船上装满澳大利亚开荒需要的物资,还有沈家招来的一批工人和安然从法国带回来的那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