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叫我大姑过来吃吧,吃好了再回去。”安然提议。
“那个老婆子的鼻子好使着呢,你大姑从咱家回去先问你大姑身上的味道,就怕你大姑在咱家偷馋。”大伯母道“你们说奇葩不奇葩?”
“大姑为什么不反抗?她婆婆应该七老八十了吧?”
“你大姑性子太软,一直被妯娌压着,被婆婆压着,习惯了都不知道反抗。你大姑父也是个愚孝的,看来以后给姑娘相女婿可不要找太老实的。”小婶又想起死去的女儿了,叹口气,眼里含了泪花。
第431章 上次大伯母这样说,这回小婶也这样说,估计那位大姑父真的太愚孝了,不……
上次大伯母这样说,这回小婶也这样说,估计那位大姑父真的太愚孝了,不惜牺牲自己的孩子也要维系家和万事兴,兄友弟恭。还是那句话自己起不来别人也没办法,大姑的事一提而过,安然开始每天早上锻炼,晚上夜深人静时练习内功,都是练了多少遍的,掌控身体后一切水到渠成。
身体提升了就想出去,东北的水泡子多,降温后水泡子里的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厚度还不能上人,安然为了吃口鱼只能凿了一块用鱼儿钓。
一上来就是五六斤的草鱼,钓上几条正好炖一锅。如果不想将大伯一家叫上,安然还得继续钓几条送过去,几条鱼对她来说不是问题。
“哎呦,这不是亲家妹子吗?捞了这多鱼!前两天我还听你大姑念叨想吃鱼呢!”
没想到回来遇到了大姑婆家的人,这位好像是大姑的妯娌,以前捡山货遇到过。“那就请这位婶子回去告诉我大姑,回娘家来吃鱼。”
“那多麻烦,你就给我几条让我给你大姑带回去。”女人说着就要上手。安然一扒拉闪开“我在家炖好了鱼等我大姑啊,记得回去告诉我大姑。”几步就甩开了女人。
女人气的在后面骂,安然装听不到,有本事就骂,骂人能得到鱼她也不骂!呵呵呵!
鱼没有被全吃了,而是抹了盐凉了起来。女人们真的很辛苦,又要操持家务又要准备冬粮,真是一刻不得闲。安然绝不会让自己过上这种生活,想想就可怕。
所以进山势在必得,安然与安大成商议了一番,以她身手进山没危险,带人进山才有危险。“我想进山找人参,杨林的主意不错,如果咱们家弄个饭馆或饭庄我们就一起过去。”
安大成沉思良久“开春后吧,眼看着就要大雪了,进山实在是危险,你刚练了多久,人家老把式都是十几二十年的功夫,你再练练。”
安然见说不通只得作罢,想上山还要找机会。下雪后大家开始减少了外出,等冰面再硬一些就可以割芦苇了,男人们依旧就近捡柴,男孩子们会弄些麻雀野兔,偶尔搭伴去看看陷阱。
安然将男人们拿回来熟制好的皮子开始跟着大伯娘做皮大衣皮袄,因都是兔皮需要一块块拼接。安然有的是时间,一边教女儿数数,一边慢工细做,不管是皮大衣还是皮袄,皮的那一面都要做上衬布。
有条件的用绸缎,没条件的用粗布。别管没有有条件,毛在里面的外面就用结实耐磨的老粗布,毛在外面的里子就用细棉布,中间又加了一层棉絮,这样做的皮大衣非常暖。
在家干活皮坎肩最灵活,还要皮帽子,皮手套,甚至她试着做了一双皮鞋。感觉还是没后世那些胶底鞋好,也不如外面卖的毡靴结实耐穿,只能放弃。
安家男人们开始用芦苇编篓子,打苇帘,用蒲草编垫子,当外面冰层厚度能站人时,村里人开始在水泡子里打冰窟窿捞鱼。他们后来的人家是没有渔网的,安然都是采用捞网捞鱼或垂钓,虽然没渔网捕捞的量大,但也足够他们吃。
最可怜的就是手里什么都没有的,一来就是深秋,手里本就没钱,更别说添置工具,好在安家人好说话,只要过来借东西,他们都会借。都知道来这里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
李满仓闲下来后又来找安然,决定以后他们带着年轻男人和半大小子继续练武,他深有感触,这套武功非常好,大家都有功夫了不但能进深山打猎,还能保护好身边的人。就这么个小村子如果土匪过来谁能抵挡住?在外还是要团结起来。
看着这些年轻人活力四射,每天都在外面上蹿下跳的,基本上每次回来都能带回一些猎物,有心人找到村长,冬季狩猎本来是村里要组织的,他们这是想独立?
村长很快找来,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李满仓的徒弟,他们每天都在练武,打猎不过是试试身手。
原来如此,村长也是从关内来的,既然咱们都是从关内来的,都是为了讨生活,那就是老乡,老乡就要团结一起,“李师傅,要不你也把村里其他青壮也带一带,不为别的,真要是胡子进村咱们也有一抗之力,不至于任人宰割。”
哪有不行的?随后各家半大小子都出来了,村民为了给他们弄块地方练武还特意清了一块场子。李满仓与安然商议了一下训练方式,从这天开始这里的冬天不再静悄悄了。
村长为了表示团结一致,主动组织大家集体捕鱼,家家有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帮一把,粮食不够的可以借,来年还上就是。
有了村长的组织,村里人的气氛明显高涨起来,刚来的人家没粮食的也借到了粮食,就连种子都有了着落。有经验的告诉他们怎么开荒?怎么种地,东北比不了老家,这里只能种植一季庄稼,但产量真真不错,“只要下功夫吃饭都没问题!屋前屋后弄点南瓜吊瓜,土坡上栽些红薯黄豆,怎么都饿不死人。”
“村长叔说的是,我们就等明年了。”
别处是冬三月,东北却是冬五月,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时不怕,就怕暴风骤雪,这种天人根本不敢出去,出去也看到什么,漫天的雪团子裹挟着凌冽的寒风能将人瞬间埋没。
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冷,土坯房早早在外面挂上了草帘子,炉灶一天24小时不敢停,这种雪天一下有时候就是几天,房门都被雪堵死,想出还得从窗户跳出去。安然倒是淡定,耐心教小姑娘数数,现在小姑娘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正着数倒着数,嘴巴可溜了。
男孩子们出不去憋的要死,安然给他们弄了一个五子棋盘让他们下着玩,棋子就是黑豆和黄豆,几个倒是玩得不亦乐乎。
闲下来最好做吃食,猫在屋里谁也看不到,闻不见。偶尔来一大锅野鸡炖蘑菇过过瘾,等以后野山鸡成了保护动物人们只能吃小鸡炖蘑菇了,好好珍惜好好享受吧!
半风干的鱼在炉火上一烤,撒上些调味料,馋的男孩子一个个直咽口水,很快就学了去,家里的风干鱼以最快速度减少着,烤地瓜、烤土豆片,烤麻雀,实在没烤的还能抓把栗子烤一烤,就是先开口,不然蹦的哪儿都是。
对于安家来说,这个冬天是快乐的,大雪后就是集体出来清雪,尤其屋顶和院里的雪,必须清。村里也会组织将村里唯二的两条路清出来,清完村里清出村的路,不清他们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不说别的,到了年底赶年集是必须的,一个大年总要买些东西。于是那几天村里人天天清雪,一直到主干道。
杨林是在进腊月回来的,还带了一车东西回来,最高兴的消息是他们在哈尔滨道外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皮。道外是俄国人规划给中国人生活的地方,为啥中国的地方要俄国人规划?这话就有些长。
当年甲午战争清战败,清政府要支付巨额赔款,当时沙俄主动提出借钱,代价就是借地修铁路。也就是这条中东铁路,旧称东清铁路。哈尔滨就是这条铁路的t字交点,也就是中心位置。
修建铁路时,铁路工程师规划给中国人居住的一条街,这条街被称为中国大街,后来改为中央大街。中东铁路开通后以铁路为界,东侧为国人聚集地,称道外。西侧为洋人聚集地,称道里,中国大街从此划入道里,不再允许国人居住。
杨林说的地皮不知道位于道外什么位置?总之能拿到那里一块地已经很不错了。
“我打算开春后动工,建一个前面铺子后面能住人的宅子,你跟爹阿恒都过去住。”
“你打算做什么买卖?”
“就做咱们的山东菜,去哈尔滨干活的很多是咱们山东老乡,这边认山东菜。”
“做菜的原料你们想过没?光是材料估计就要让你头大,米面油粮和菜肉,你怎么解决?”安然不是泼他冷水,哈尔滨刚初建,最跟不上的怕是物资,好在有铁路帮着运输,如果加上运输费,是不是成本就要上去了?到时候你卖给谁?除非是有钱的洋人,洋人喜欢吃山东菜吗?
杨林点头“你说的我都想过,咱们这儿最不缺的就是山货,最讲究的就是实惠,我会用低成本做出美味实惠的菜,让来吃饭的人记住咱们。”
既然想好了安然就不多说了,杨林又跟安大成等人说了一下,即使开铺子估计也要等秋天了,先建房子。
安大成问他需要多少钱?
“我手里的钱应该够,先把买卖做起来,以后有钱了可以推倒重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