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58章</h1>
晏殊怒道:“你少血口喷人!臣对朝廷别无二心,还请太后娘娘明查!”
“晏相公,冗员问题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你若真是对朝廷别无二心,这会你就应该跟我站在一边。”
卢长青话是对晏殊说的,可目光却是看着夏竦。
在改革一事上,晏殊和夏竦便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
卢长青刚才提出来的内容就是范仲淹改革里的内容之一,这些人跳得这么高,反对得如此积极,原因只有一个:威胁到了这些权贵们的利益。
头痛!
朝会过后,卢长青去见了曹丹姝,给她算了算如今国库的剩余。
打仗这四年以来,军费支出高得离谱,到目前为止,国库的账上已经是负的了。
曹丹姝大惊道:“怎么会这样?”
“娘娘,军费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如今西北边患已除,朝廷也应该裁兵了。”
“裁兵?不是还有辽国吗?”
卢长青道:“辽国现在不敢跟我们正面打,而且据臣统计,如今厢军以及禁军的人数加起来足有九十余万,这实在太多了。朝廷养不起这么多的兵,所以必须裁掉老弱病残的那部分。”
想到如今的朝堂局势,曹丹姝忧心忡忡,“可这事交给谁办比较好?若是你负责的话,朝中的大臣们肯定不服,反对的声音会更大更激烈。”
卢长青给曹丹姝推荐了范仲淹,历史上这事本来就是他干的。
“可他不是在负责西北边防吗?若将他喊回来,那边谁负责?”
卢长青想了想道:“娘娘可以先把他喊回来,至于安顿党项人的事,可以让文副使去。”
“你是指枢密院副使文彦博?”
卢长青点头,“他曾历任过秦州、益州的知州,在安抚百姓这一点上,做的应该不会比范仲淹差太多。”
改革的过程是缓慢的,光是确认改革的方针和内容,卢长青跟范仲淹就商量了一个月,这还是卢长青带着“王安石变法”的小抄的情况下。
等曹丹姝在朝堂上让人宣读了改革内容后,果然遭受到大半朝臣的反对。
曹丹姝大怒,找出一溜晏殊的“罪名”罢了他的副相,以工部尚书出知颍州。
后又当场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让他与卢长青一起推行改革一事。
朝会结束后,夏竦拦住了卢长青,“白知院,你究竟是何意?”
卢长青疑惑地看着夏竦道:“夏相公这话是什么意思?”
“白知院聪慧过人,难道看不出来这改革之法,究竟革的是谁吗?”夏竦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