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琮上前敲门。大宝见我私访,连忙让进门。猛一瞧,庭院里的人大致脸上有伤,箱笼堆在墙角无人管,几个老仆围起,忙着起火生炉子。等步入暖阁,万家针斜趴于床榻,左脸红肿一片,哑着嗓子哎呦叫疼,小童正往他腰上敷热滚滚的药贴。见我进来,又让座又告罪。原来他进京途中遇见两名衙役,因为有一段同路,大家雇辆大车同坐同行。时间长了,见他身上有些钱,遂拿起官差身份,死皮赖脸勒索财物。他是个好脾气,奈何柳娘子不愿顺势伏低,与他们几番争执不休。衙役叫来当地酒保帮衬,柳家的怒火中烧,接着就动了拳脚。老头忙着护孩子,遭人迎面一拳,向后一摔,当即折了腰。结果耽搁大半月养伤,带的东西丢了一半,人是昨天才到的。
王琮跳起来,生气道:“是哪几个人,岳父问清名字没?”
万家针见他认真,连忙说:“罢了,找到人又怎样,丢的东西,他们赔不了,不过打一顿出气,与我也没半分益处。倒是为难你,兴师动众去找人,罚得重或是罚得轻,牵丝攀藤,恐怕闹出许多事来。陛下,不值得为这事小题大做。”
我笑道:“既然撞见,就不能不管。他们这样胡闹不是一二日了,如今杀鸡儆猴,给所有人立个警醒。”
万家针听我这样说,也笑道:“如今世道乱得很,也不知为什么。没人正经做事。庄里的绣工走了不少,嫌苦闷,去别处寻财路了。”
此行就想问万家庄每年能做多少绣活。丝帛锦缎,织线绣绒,从鼓城多换出些金币。内帑需要金银充裕。
我表述得委婉,万家针立刻满口答应。他只有一只手了。想到他近六十的年纪,身弱神怠,我不忍多施于负担。幸好庄里有他的徒弟,另外庐江郡还有不少绣庄。
他笑道:“陛下,值钱的东西都要花精力。好的绣工重品味,材质手工虽重要,不及品味要紧。品味即品格,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能教出多少,要看后人能接受多少。”
屋里静默片刻。一会儿大宝敲门,小宝拎一小箱,翻开一瞧,是两件叠好的新衣。老伯说难得过来一次,这是送给我的年礼。
大宝觑眼瞧着:“陛下穿深色的很合身。”
我先拾起的是墨色粗毛大衣,箱子里还有一件银灰丝织面的夹袄。
大宝又摸摸那银灰的,说这件夹袄更费工夫。
他父亲就解释:“除去手工,主要靠着缎面好,日光底下有色泽。旧年里,咱们亲去吴江挑蚕,圈个小作坊,带回来自己养的。一套整齐的人力物力,行云流水般送进宫。那件浅色的原叫云海烟波,是秀坊姑姑最喜欢的颜色。如今照着旧年针法,新作一套送给陛下。”
我粗糙惯了,不懂欣赏这些精致物件。如此看来,还是旧年的东西好。衣裳如此,这世道也如此。大宝小宝站在面前,英姿挺拔,亮澄澄的眸子注视我。年轻人的眼眸总是格外清澈,越老越浑浊,因为搅和太多世俗鄙陋。人如此,一个王朝也会如此。
老伯见我郁郁之色,就问王琮:“陛下是遇到烦心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