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43章(2 / 2)

家里的面粉空了,所以她特地留了点时间。

离得近些的可以磨面粉的人户,一个是季翠翠,一个是张家。

季翠翠家其实是最方便的,因为关系最熟悉,只是磨面粉的石墨很大,如果人拉的话,实在太费力了,最好是用牛,季翠翠家也是有牛的,但这段时间家家都在忙着春耕,牛不太得闲。

“磨面粉?”苏拂苓好奇,“去哪儿磨呀?”

“张家。”

想了想,许易水决定去张家,张家有驴子,而且也正好和张婶她们商量一下去镇上买菜苗的事情。

张家的院子在上河村,是修得比较气派的。

因为是三个姊妹的缘故,四排三间的正屋,每个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再加上老人的一间,边上还有耳房。

外头用结实的土墙围出了大院子,特地请木匠做的双开木门,还是朱红色的,很是扎眼。

进了门院子的左边就是驴棚和石墨子。

许易水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在了。

女人身形壮硕,只比许易水矮上半个头,穿着一身深蓝底的衣衫,脑袋上戴了个褐色的方巾布帽子,手里正拿着棕榈皮做成的小笤帚,在扫面粉。

上河村只有老赖头因为头发的原因,常年戴帽子。

“贾婶。”

许易水喊了一声。

张朝芳搬了个凳子坐在一边,手里拿着小长鞭,在使唤驴子转磨。

“张婶。”

“哎,”张朝芳转过头,这才发现院子里多了个人,“易水!”

“易水来了?磨面?”贾真的目光落在许易水身上,见她背着背篓,就明白了来意。

“对。”许易水点头。

听见声音,张大娘子从屋里走出来:“还背着干啥。”

赶忙迎上来帮许易水接背篓:“放下啊,背着不累啊”

“稍微等一小会儿哈,老贾这儿马上收尾了。”

许易水配合地将背篓放下:“好。”

“哎,还挺沉。”张大娘子落手了背篓,感觉到了麦子的重量,“上回让你多磨些,你还不。”

“这回怎么又想起来磨面粉了?”

“我记得你好像不怎么爱吃面。”

张大娘子家有磨子,常有村里人来借用,从前许易水的娘亲和她关系尚亲,来往也是频繁的,她娘亲常说许易水不爱吃面条。

【面条那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有人不爱吃呢,这孩子真是皮的没办法。】

张大娘子想起了许娘子的原话,故人的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看许易水时,不由更多了几分怜悯。

许易水笑:“我一个人磨多了,放在那儿也是长虫。”

面粉保存得不好的话,是很爱长虫的。

“怎么,现在不是一个人了?”听了她的解释,张大娘子笑得揶揄。

这话许易水不好接,便没再说话。

她的默认被院子里几人悉知了,也都笑了起来。

“来,喝点儿水。”

张家婆主也走了出来,因为年迈,所以身形有些佝偻,手里还端着一碗茶水,将板凳往边上一摆:“坐。”

“谢谢张婆婆。”长者赐不可辞,许易水赶忙伸手接了。

张家婆婆拍了拍她的手,眼睛笑得眯成了两道弯缝:“看着看着,都长这么大了。”

“好,好啊。”

“娶媳妇了也好。”

“立婉泉下有知,也会开心哒。”

“好…好!”

张家婆主说的是她的奶奶,许立婉。

“婆婆您也坐。”许易水将张家婆主往板凳上扶。

“我这差不多了。”贾真将最后一点面粉从石墨的槽里扫下来过筛,一边冲许易水喊道。

许易水应声:“好!”

吃面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磨面着实麻烦。

晒干的小麦从石墨的孔倒下去,转着磨子研磨,然后把磨出来的碎粒扫到细箩里过筛,筛出来的才是面粉,而没过筛的粗粒,还得再进一遍石墨,如此反复。

这是一个很累人的过程,张家有驴子,还是算很好的了。

贾真还在和张家婆主推拉给不给钱的问题,忽而听见许易水和张朝芳沟通过两天去镇上。

“易水要上镇里去?”贾真还是塞了两个铜板给张家婆主,“去干啥?”

“买点儿菜苗。”许易水道。

“最近去镇上的,全是买菜苗的。”张大娘子在帮着许易水往磨子里加麦子,“你想买什么菜?”

“茄子吧,”许易水道,“再买点儿藤藤菜。”

“茄子可以,”贾真点头,一边往装面粉的布袋子上栓绳子,“软和,好吃。”

“你要是看着了,帮我也带两株呗,回来我给你钱。”

她好像不是在开玩笑,许易水看了几眼贾真,点头:“好的贾婶。”

“我那儿还有点儿八月刀豆的种子,过几天你来拿点儿,那个吃得久。”

八月刀豆,一种能从夏末吃到冬天的刀豆,一两株就可以长非常非常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