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拂苓一边大口喝汤,一边囫囵但认真地同许易水解释。
“我知道的。”许易水将挑好刺的鱼肉放进苏拂苓的碗中。
她真的很忙。
白天要上朝听大臣们“吵架”,下午要看各种往来的密信,督促赈灾、边防还有抓捕叛逆。
所有的欲望全部积压到晚上,再拉着许易水一起释放。
只是释放完,只缓上些许时候,便又起身洗漱,穿好衣服,去了书桌前。
奏折奏本还没有批改。
时间就像枕头里的棉花,不管你往哪儿挤,怎么压,它总是那么多的。
顾得了这头,那头就软和不了。
好些天,苏拂苓只能睡一个时辰。
她实在太累了,甚至昨天上朝,还在龙椅上打盹睡着了,离得近的陈相国和六部的尚书,都听见了那一阵极轻微的鼾声。
陈相国脸都绿了,还是杨尚书一声骂给苏拂苓震醒了过来。
这件事也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坊间。
“上有灾情,下有蛮狄,这新皇居然在早朝时睡得打鼾!何其荒唐!”
当然,这些传言都是后话了。
这段时间,许易水和苏拂苓基本都是这么过的。
许易水很顺从,也很配合。
只能待在金銮殿后殿,但许易水也没什么怨言。
孟寒雁带了些解闷儿的东西给她,她也跟着玩儿一玩儿,看着兴致似乎还挺高,只是下一回也没再提继续玩儿。
时兴的水果,糕点,各色菜肴,流水迢迢不间断的往金銮殿送。
许易水也吃。
只是……
“怎么吃这么少?”
早膳不一定,午膳可能会留大臣,但每天的晚膳,苏拂苓都是和许易水一起吃的。
“不和胃口?”
她这会儿的饭量,和先前在上河村时相比,折了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许易水摇了摇头:“不太饿。”
看着对方厌仄仄的平静乖顺的神情,苏拂苓的眉越蹙越深。
第111章 她们的花烛夜整整持续了十八天。
十八天。
她们的花烛夜整整持续了十八天。
当察觉到那股燥意和渴望终于慢慢平缓下来,到了可以控制和把握的地步的时候,两个人都无声的松了一口气。
苏拂苓是因为终于不用拘着许易水,她怀疑这半个月一直让人在后殿等着自己,都快拘出毛病来了。
而许易水则是因为……难以言喻又五味杂陈交织的东西,她自己都有些理不太清,但总归,是松了口气。
“东门又叫朝门,是科考和放榜的地方。”
孟寒雁带头走在侧前方,为许易水介绍:“那边是国子监,这边儿是钦天监的观星楼,你看看想先从哪儿逛着走?”
这些日子,因为许易水吃得越来越少,苏拂苓有些担心,便问她缘由。
大概是问的次数太多了,许易水心里也有些说不出的烦躁。
想到之前在上河村的时候,祝玛说的抑郁。
许易水找了个没怎么走动,不消耗体力所以不饿的借口搪塞了过去。
却没想到,扶桑叶的情热过后,孟寒雁便来找到了她,说带她逛一逛皇宫。
能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许易水那天多吃了一个包子。
苏拂苓便觉得自己做对了,许易水看起来高兴了不少。
虽然说这些天许易水好像也没有不高兴,她们也明明变得更亲密了,她也有把握,能够一直让许易水待在自己身边。
但仍然不可避免的,苏拂苓心里还是总觉得有些惴惴不安。
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孟寒雁就带着许易水将皇宫给逛完了。
后宫没什么人,太妃们居住的地方也不好去,宫里还剩下的许易水能去的地儿,无非就是藏书楼、国库还有御花园之类的。
许易水兴致还挺高,饭食胃口也好上了许多。
于是,听了孟寒雁的话后,苏拂苓沉思了一刻钟,便让孟寒雁带着许易水出宫,离开金麟台,在京城里逛一逛。
“咕噜咕噜——”
清晨的阳光轻柔如纱,撒落在金殿的琉璃瓦上,而马车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十分有节奏的声响,缓缓从偏僻的一扇朱红小角门里驶出。
这马车很华丽,比她上一次坐的还要大,许易水第一次见像这样柔软,这样宽敞,像一座小房子似得马车,甚至是由两匹马拉着行走的。
然而据孟寒雁所说,这样规制的马车只是她出行时所使用的,在京城中规中矩,并不打眼。
既然是微服出巡,带许易水出去透个风,也就不易太过招摇。
许易水本来想象着会像先前莲心陪着她时那样,八个宫女跟着伺候,但事实上跟她一道出来的人并不多。
除了与她一起坐在马车里的孟寒雁以外,剩下的便是坐在车辕边驾车的两位侍从。
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从她们低调且有些微贴身的衣衫下,微微鼓起的肌肉轮廓不难看出,都是以一当十的个中好手。
“嘎——”
听到角门关闭的声音,许易水抬手撩开了车帘,回望自己走出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