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寒雁伸出手,微微掀开了食盒盖子的一角,伴着些微的水蒸气,上层只放了两碟青瓷,里头卧着一道全荤的炙羊肉,色泽油亮,看上去很有食欲;边上则是一碟青黄配色的苦瓜炒鸡蛋,很是清淡家常。
这餐盒是三层的,想来下头应当还有两个菜,一碗汤以及两份米饭。
四菜一汤,一荤一素一凉菜一半荤半素。
“菜色真好,”孟寒雁看向许易水,“你亲手做得吗?”
孟寒雁的声音挺轻柔的,许易水却没来由的感觉一股凉意从脊背蹿过。
她不是第一天做菜了,孟寒雁也不是第一次看见了,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许易水:“嗯。”
“就是有点不符合帝王用餐的规矩。”出于司礼的职责,孟寒雁还是没忍住嘀咕了一句。
见她如此说,许易水反而稍微放心了些。
“两个人吃不了那么多。”
孟寒雁笑了笑没说话,将食盒盖上的同时,又从厨娘的手里接了过来:“我带过去就行。”
厨娘没松手,先是看向了许易水。
见许易水点了头,这才松开食盒,行了一礼又退下了。
孟寒雁显然是有话要和许易水说的。
正午的阳光有些热烈,两人的影子落在御花园的鹅卵石小径上,只有一圆被踩在脚下的小黑点,许易水和孟寒雁一前一后地走着,带着些沉默和令人忐忑的氛围。
“许易水。”
快要临近御花园边上的小菜园子时,孟寒雁到底是开口打破了这种沉默。
“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这还是许易水第一次从孟寒雁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语气,也是孟寒雁第一次有事情拜托她。
但是……
“我没有办法直接答应你,”许易水道,“你可以先说,我才能知道能不能帮。”
孟寒雁:“你知道梅坞吗?”
梅坞?
许易水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张不怎么讨喜的人脸,她只依稀见过两次,一次是在梦里,那个杀了她又摔死了季嘤嘤的指挥使;另一次则是在苏拂苓要离开上河村回京的时候。
“谁?”不确定的时候,答不知道就好。
“皇城司指挥使,梅坞。”
孟寒雁道:“也是这一次奉旨暗中督办伊川郡洪灾赈灾一事的人。”
“今早,她刚回金銮殿复命。”
“带回了一份名单。”
“许易水。”
孟寒雁说出了她的恳求:“你能不能帮忙劝一劝陛下。”
“修改罪奴填户制。”
第120章 “不就是死了的罪奴么。”
许易水想起之前在上河村,她借着讲故事,试探询问苏拂苓时,对方站在罪奴立场上说的那一番话。
“应当不需要我劝。”
人教事,教不会;事教人,却是一教就会的。
她既然切身经历体会过,又理解身为罪奴的无奈和愤懑,切身经历了这一番,以苏拂苓的心性,想来是会有所作为的。
“百年的规矩岂能说废就废?!”
两人说着,已经走到了金銮殿后殿的门口,争执声透出雕花的门窗,像是在回应许易水的猜想。
“陛下,这些罪奴可都是作奸犯科之辈,其中不乏逆党的同谋,按《大夏律》填户,给一个活路,本就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这道女音声如洪钟,端的是义正言辞,听上去十分正派。
“陛下若是想废止罪奴填户制,臣等,第一个不同意!”
“是刑部尚书,”孟寒雁垂着眸子,只是听声音,就已经认出了人来,“蒋大人。”
这段时日,苏拂苓特命孟寒雁照顾许易水,又因着许易水要做皇后,这种照顾几乎是全方面的,比如礼仪规矩,又比如介绍宫中的人物关系。
刑部尚书,苏拂苓跟她提过,但许易水印象不深,似乎是个挺寡言少语,颇为刚正苛刻的大人。
“不错,”又有另一道声音,听着像是工部尚书,“一直以来,罪奴按律押送至各处填户。”
“其一,既能够惩罚这些罪不至死的犯人,又能补充各地的劳力。”
“其二,给了罪奴赎罪弥补的机会,若是她们的后代能够入仕,便能消抹罪籍。”
“其三,也能维持边境和穷苦地方的安稳。”
“一举三利,各方都有好处,这扎扎实实是一项惠国惠民的政策!”
“其实也不是没有弊端的。”
礼部尚书踌躇良久,视线从苏拂苓沉静的面容上扫过,到底还是开了口:“一直以来,因为填户而死去的罪奴人数,几乎和徭役戍边死去的人数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