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俩就算打得头破血流,杀得你死我活,也是大夏的事情。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是自杀,苏拂苓也不会叛国勾结南蛮反过来攻打大夏。
过了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苏寻真的第二封密信来了。
她和南蛮王室取得了联系,南蛮愿意支持她的“正统夺位”,也愿意告诉她密道的位置精诚合作,一起逐鹿天下。
但,中原人狡猾。
南蛮要求苏寻真交上“投名状”。
她们也不过分为难她,只需要苏寻真在狸山脚下寻一个村子,屠了便是。
苏寻真就在狸山,动手也快,而如此一来,屠民的罪名和把柄在手,南蛮也不担心她是在给她们下套,毕竟只要这件事捅了出去,别说荣登大宝,苏寻真怕是根本无法踩上大夏的国土。
在信里,苏寻真甚至亲昵地问询苏拂苓,要选哪一个村。
【听闻昔日妹妹沦为罪奴时,是在上河村,不如,就它吧?】
【做姐姐的,帮你最后一程。】
其实是苏寻真得知苏拂苓那个食了阳叶的妻主就在上河村,这桩事无论成败,她都回不去了,死之前,怎么也要膈应一下苏拂苓。
可别想好过,她同母异娘的亲妹妹!
密道这个东西,是双向的。
南蛮可以借它过来,那大夏也可以借它过去。
再加上苏寻真的假意策反,若是里应外合,配合得当,就能够在最少损失的情况下,给南蛮最大的重创!
既能摘除这颗虎视眈眈的毒瘤,又能借战后的赔偿等为经历水灾后的大夏赢得修养的时机。
甚至她若是有了这样的政绩,也能将这帮朝臣彻底压服。
这样大的三个好处,代价是边境不到三百的穷苦百姓。
一个在舆图上,芝麻粒大小都没有的村落而已。
再说了,就像苏寻真所说的那个意思,屠了上河村,那些人都死了,从此便无人见过她的狼狈时刻。
就还是那个“试拂铁衣如雪色,只将千载苓为君”的苏拂苓。
只要她自己能忘了。
是了……只要她自己能忘了……
她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许易水了,一想起她,苏拂苓的脑袋又开始痛了……
“所以,”隔着烛光,许易水看进了苏拂苓的水眸,“还是你。”
还是你下的令。
许易水太清楚这些好处对于苏拂苓而言,具有多大的诱惑力了。
“我……”苏拂苓苍白着脸,喃喃,“晚了……”
她迟了。
没有人帮她。
她谁都不能告诉,怕泄露风声。
一个人思量着,她权衡了太久,也犹豫了太久,
等飞鸽传书再抵达边境之时,次日,苏寻真和梅坞已经动手了的消息就传了回来。
上河村没了。
南蛮已经派人从密道将苏寻真和梅坞等人接了过去。
她们的计划,进行得很顺利。
“你的信,”许易水垂下眼,没有再去看苏拂苓的表情,“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不可否认,”许易水听见了苏拂苓的声音,“我动过心。”
这也是为什么苏拂苓一直拖着不愿让许易水知晓前世之事的原因。
她动了这个念头,她问心有愧。
而这一桩事,是横亘在许易水和她之间的底线。
与苏拂苓想得不太一样,许易水忽然想起了一句话,是董秀才教她的: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论心世上无完人。
苏拂苓信上的内容重要吗?
好像很重要,又好像不重要。
因为就算苏拂苓的信准时到了,提前到了,就算苏拂苓不同意,就能阻止得了苏寻真么?
苏寻真和梅坞,会听苏拂苓的么?
退一万步来讲,许易水早就在脑海里设想过无数的缘由,设想过无数的质问。
等真相揭露的那一刻,她要怎么骂才最痛快,怎么发火才最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