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让周勤去割些柊叶或芭蕉叶回来,像家里一样剪裁好,用来放炸的鱼虾饼,这样显得比较清爽不油腻。
徐丹拿了六个已经放凉可以吃的饼过去放到那祖孙三人面前,“老人家,这厨房就一个,我们估计还得用一会。这些饼不值什么,若您看得上便收下,当是原谅我们不知礼了。”
那老人家抚须笑道:“多谢小娘子一番美意,那老朽便却之不恭了。”
两个孩子忙道:“多谢婶婶。”
徐丹微笑道:“不用客气,若觉得还能下口,一会便过来尝尝我的手艺吧。”
说完便转身继续回去忙碌了,不然太殷勤便显得太怪异了。
鱼饼下面有叶子托着,拿着吃方便也不脏手。
那两个孩子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晶晶的,那老人家也满脸笑意。
徐丹还做了一些春饼,一会用来包鸡丝和蔬菜吃。鸡架骨熬汤后一部分煮野菜蛋饺,一部分用来煮粉丝。
“婶婶。”小女孩对着徐丹甜甜说道:“晚上我和哥哥、爷爷可以在你这里吃饭吗?”
徐丹微笑点头:“可以啊,不过还要等一下哦。”
“嗯,好的。”
徐丹想了想,把蛋清和蛋白分开煎成圆饼状后分别切丝,最后码在粉丝上面,再加些烫好的青菜配色点缀。
周勤、雀儿忙摆桌,徐丹去请人,“老人家,饭菜好了,一起吃热闹些,来,您请上坐。”
第203章 得偿所愿
“好,小娘子不用这般客气,是老丈占了大便宜了。”
那老人家一双眼睛深邃又明亮,身上尽是经历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洒脱,还隐隐有一股无声的威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不容小觑。
徐丹道:“哪里,我家有两个调皮鬼,每每吃饭便闹腾得欢。如今见了您家的孩子便觉得欢喜,想着一起吃饭热闹些,也更有胃口。”
“好,这么说来是两方有意的事情,老朽便不客气了。”
徐丹谦虚道:“手艺拙劣,还望老人家不要嫌弃。”
老人家颇有见地点评道:“食有野趣,又因地制宜,应时而起,小娘子有心了。”
徐丹恭敬道:“您请。”
那老人家尝了一个野菜蛋饺,笑道:“春入黄金袋,不错。”
徐丹浅笑道:“幸合您胃口,您多吃些。”
这下其它人才开始动筷,从饭桌礼仪便能看出两个孩子绝对是有良好教养的大户人家,虽衣着打扮十分普通,但那一身的贵气却难掩。
周勤给徐丹卷春饼,毕竟不是家里,饼皮有些厚,但杂粮做的春饼也有一番风味。
因徐丹最近喜辣,拌鸡丝便有辣和不辣的,没想到他们祖孙三人都爱吃辣的。
雀儿见状告个罪,起身拿去重新拌了。
两个孩子有些不好意思,老人家却还是那般淡然闲适。
周勤缓和气氛道:“老人家要去哪儿?若是同路,我们明天可一起同行。”
老人家:“我也不知道去哪好。我年纪大了,自觉不久便要行将就木,反正闲着碍事,不如趁还走得动则带孩子们出来走动走动,了解一下各地风俗人情,开拓眼界。”
周勤佩服道:“老人家高见,非常人所及,晚辈十分佩服。这是不是圣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正是!”老人家扶须道:“后生可畏,你能有这般见解也胜过许多人了。”
“哪里哪里。晚辈没上过学堂,成亲后内人亲自教了些书,我这才能与您说上一句文词雅句。”
老人家笑道:“自古贤妻夫祸少,这便是你的福缘。但你如今还能正视自己的出身,亦能坦然接受,不卑不亢,这说明你天性纯良,常心怀感恩,是个值得深交之人。”
周勤有些不好意思,忙道:“老人家过誉了,我就是一个乡下汉子,当不得这些好词佳句。”
老人家爽朗笑了起来,“谁说山野汉子就当不得夸的,老朽不会看错人的。”
徐丹见周勤面上有些窘迫,便问道:“老人家,你们要游历多久?孩子不用上学堂吗?”
“老朽年轻时运气好,做了个穷酸秀才,这两个娃娃我暂且还教得。况且只读书,不识人间百态,终难成大器。”
老人家言语平淡,细听却有一份得意和几分不能推却的责任感在里面。
周勤和徐丹忙告罪说失敬失敬,是他们有眼不识泰山。
雀儿拿着重新拌好的鸡丝上来,大家又开始埋头吃饭,再无它话。
次日清晨,雀儿起床做早食了。
清粥小菜配玉米饼,还蒸了些发糕和鸡蛋在路上吃。
那祖孙三人也醒了,周勤便邀他们一起吃饭,有一便有二,没什么好推辞的。
吃完放下碗筷时,周勤遗憾道:“晚辈自觉与陆先生交谈甚欢,不过相识一晚便心生不舍,若不是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巴巴等着,怕是都不想这么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