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6章(2 / 2)

宋璟笑说:“殿下的奏疏,我就不署名了。我自己另上一份,与公主的奏疏一起议了。”

裹儿点头道:“这样也好,今年议定,明年就能实行。”

宋璟道:“正是。”

次日,裹儿和宋璟一起上疏。李显早已得知,自然是极其赞同,立刻召来重臣商议。

早年韦巨源主持铨选,选出的人多是时任宰臣亲故,令李显十分不悦。若是大臣各个勾连相结,那他就要受这些大臣辖制了,这是李显不能忍受的事情。

由于李显的大力支持,反对的人又被安乐姚崇宋璟等人驳倒,又加上宋璟所建议的博学宏词科有利世家,两人的奏疏都过了,拟旨昭告天下,成为定式。

太平等人知道时,已经晚了。

不少文人墨客在太平公主的宴会名扬神都,高中皇榜,这其实就是行卷。现在裹儿的提议实行,行卷不废而废,太平公主失去了笼络新人的重要途径,这让她如何不生气?

“我也要当宰相!”太平公主开口坚定道。

先是括户,再是糊名誊录,太平公主的利益接连受损,但她却毫无还手之力,就是因为她发现时,很多事情都已成定局。诏令一下,再说什么话都晚了。

于是,太平公主指使党羽上书,以太平公主有大功劳,宜从安乐公主例,当为知政事。

朝臣哗然,连渐渐视安乐公主为同僚的人,也开始审视起安乐公主,意欲将太平公主连同安乐公主一同赶出朝堂之外。

裹儿遇到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她要不要帮太平公主?

帮太平公主,意味着裹儿要直面朝中百官掀起的滔天巨浪,她根基薄弱,很可能失去一切。

不帮太平公主,与女子切割,转而和大臣合作,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了太平公主要当宰相这个引子,这场风波就失去了源头,而她自己也会平安无事。

第131章 太平为相(二) 这就是裹儿的手段吗?……

凛冽的北风吹得破窗咣当咣当作响,卷走了屋内的热气。

曾庆拥着破衾正在读书,十指冻得红肿。忽然,门外传来一声响,他抬头望去,只见舍友一脸喜悦地进来。

“天津桥南贴了告示,你猜是什么?”这人名唤朱昌,岭南人士,竟然不惧神都的寒冬,而且对寒冬大雪有着他难以理解的狂热。

朱昌进来,一眼便看见案上豁口正对门口的粗陶瓶,里面插着一束艳丽的干花——朱红月季,给黯淡的屋内添了一抹亮色。

“陶奴陶奴,快转身。”他一边扯过草垫子坐下,一边转动陶瓶,将豁口朝着曾庆。

曾庆和朱昌寓居神都,连饭都几乎吃不上,更谈不上买什么奴仆。故而朱昌戏称曾庆案上格格不入的陶瓶为陶奴。

曾庆在案上放花瓶插花,是为调剂心情。陶瓶透着粗犷的野趣,美中不足,瓶口有个豁口。

“你每次来都转陶奴,若陶奴能言,必定骂你可恶。”曾庆一边将豁口转向东墙,一边笑道。

朱昌嘿笑几声,立刻说:“你猜猜朝廷贴了什么告示?”

“这与我们无关。”曾庆道。

“那你就错了,这次与我们息息相关。”朱昌说着,兴奋地手舞足蹈。

曾庆说:“朝廷要官员举荐贤才?但我们连大官的门槛都进不去,与我们有什么相干?”

“你再猜再猜。”朱昌几乎忍不住要说出来。

曾庆遂了他的愿,摇头说:“不必说这些闲话,我还要看书。”

朱昌抽出曾庆的书卷,兴奋道:“朝廷下了吏部式,上面说,以后各科考核均要糊名誊录。”

“糊名?誊录?”曾庆思索半响,明白过来,然后猛地直起身子,双手扶案逼近朱昌,急问:“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朱昌仍在激动中。

曾庆一下子坐回去,大声叫道:“好!好!好!”

朱昌笑起来,道:“除了这个,还有一件大好事呢。”

“快说快说。”曾庆催促。

朱昌的眼睛泛着激动的光芒,道:“除了书判拔萃科,吏部又新增了一门博学宏词科。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事?”

“好事,好事啊!”曾庆心里有一笔账,“明经中第守选七八年方能授官,即便是进士中第,也要守选三年。

但若考中明经或进士后,再考过书判拔萃科,就能授官,如今又添一门博学宏词科,真是天恩浩荡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