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儿闻言,刚要进去,就听后面有人唤自己,原来是宋璟,便停下脚步,问:“宋公,你是来找陛下?”
宋璟听见里面的说笑声,眉头微微一蹙,回道:“太子命人送来奏疏,请陛下裁决。”
裹儿看见宋璟身后跟着的两个小寺人,怀里都抱着高高的一摞奏疏,奇道:“陛下不是让太子监国,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奏本?”
宋璟道:“这刚送过来。”
裹儿先叫宋璟来到东配殿坐下,说:“陛下在神都极少出宫,现在难得开心,不好打扰。太子和重臣商议过的内容到了陛下跟前,也不会驳了。”
宋璟摇头说:“公主这话不妥,陛下乃是万民之主,朝中大小诸事俱要掌控。再者,陛下虽是过来养病,但公主可还记得纣为象箸的典故?”
传言纣王初年尚励精图治,一日吃饭忽然想用象箸,箕子知道后十分惊恐,这奢华的头一开,便再难关上。果然,不出五年纣王筑酒池肉林,以致于亡国。
裹儿自然听懂了,脸色发白,拱手说:“宋公说的是,我受教了。”
宋璟微微颔首,裹儿想了想,说:“我去里面讨陛下的主意。”说着,裹儿起身进了正殿,一股暖香扑鼻而来,乐声悠扬,文士们正喝酒做诗。
裹儿满面笑容走到李显身边,李显见了她忙说:“快来看婉儿做的诗。”
裹儿接来一看,婉媚秀逸的字体赏心悦目,不由得念出口:“……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上官婕妤写的真好。”
这是上官婉儿写的应制诗,主要为了歌颂太平和皇帝功德,这几首着实让李显喜欢。
上官婉儿笑说:“公主谬赞了,你若是做了,只怕做得比这几首还好。”
韦淇问:“你怎么过来了?”
裹儿走到李显身后,手搭在他肩膀上,转头笑说:“我来找阿耶说事。”
李显听了,扭头问:“什么事?”
裹儿将京师来的奏疏给李显说了,李显听了便道:“你看着办就是,不必回我。”
裹儿又将宋璟的话如此这般给李显说了。李显一听,道:“你别放在心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一天不给人找不自在就不舒坦。我换个人过来温泉宫。”
裹儿噗嗤一声笑了:“他是大臣,履行自己的职责,赏他还来不及,怎么要逐人出去?”
李显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就这样罢了。”殿内乐声悠悠,下面的文人小声地说着话。
“奏疏我与宋公他们看着办,晚上给阿耶汇报好不好?”裹儿问。李显点头答应了。
裹儿推辞了父母的挽留,离开去了东配殿,将此事与宋璟说了。
宋璟半响无言语,然后叫来其他相公与裹儿一起将这些奏疏处理了,待下午向皇帝汇报这些事情。
闲处光阴易果过,倏忽到了岁末。李显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泉宫,御驾前往大明宫。重润等率领百官在城外迎候。
岁末庆典祭祀自不必提,到了上元佳节前一日,姚崇匆匆拿了一本奏疏,请了几位相公并太子过来,传给众人相看。
“这是什么,京师的粮价和储备?”工部尚书张锡道。
众人没有说话,只有姚崇点点头。待传看完,裹儿问:“这是怎么回事儿,粮食储备应该能支持到二月啊。”
原先预计的是二月中旬,御驾在天暖和后回神都。
姚崇说:“关中去年秋嫁收成平平,年前也运了粮来,但是陛下临幸京师,又恰逢年节,四方之士云集,这粮就不够了。军队和京师的粮是能保证,但粮铺只怕要粮价飞涨,百姓吃不起饭。”
重润想了想说:“早点回去也好。先派人去附近……从神都调粮过来,抑制粮价。”
说着,重润看向裹儿,裹儿心下明白,估算了一下道:“先让陛下高高兴兴把上元节过了,一月下旬御驾离开京师。”
姚崇道:“如此甚好,越快越好。”
商议完事情,立刻下了命令。不料,李显竟然晚上知道了这个事情,因是一双儿女也同意了,不好说其他的,私下里和韦淇抱怨了两句。
韦淇也是奇怪:“京师粮库中的粮是够的,怎么
就要提前走?”
李显郁闷道:“从古至今哪有像朕这样追逐着粮食跑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