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52章(1 / 2)

武萱儿忙问:“母亲,可有我能帮忙吗?”

太平公主听了,说了一句:“我现在发现教这些小崽子,比我养他们几兄弟都难。今天这个打架,明天那个疯跑,后天又哭又闹……”

武萱儿听到母亲说这些琐事,禁不住笑起来,太平公主抱怨着也跟着笑了,“你也别笑,这几日把家里收拾妥当了,就过来帮我。”

武萱儿一口应了,“我早想过来帮母亲,只怕母亲嫌我笨,脑子又不灵光。”

太平公主说:“我错怪你了,做了事之后,发现很多人脑子比你还不灵光。”

武萱儿:“……母亲,你这样说我,我就不来了。”

春兰笑道:“二娘,你想想,公主见的最多的不就是则天皇帝,这世间除了则天皇帝,哪个不是愚人?”

武萱儿闻言笑了,指着春兰,对太平公主笑说:“母亲说的是,比起春兰姑姑伶俐聪敏,我算是个愚人。”

太平公主摆手说:“不求别的,只要来个正常人就行。”

武萱儿说:“我后日一早过来。”

婆媳说完,武萱儿见天色不早了,便告辞离开,回到家中,将此事与薛崇简说了。薛崇简看了眼妻子,半响,道:“你一直不是这样吗?”

武萱儿习惯了薛崇简的冷淡,可有可无地“嗯”了一声,夫妻俩又是不欢而散。

武萱儿的父亲是武三思,她与武氏无法割舍开来,故而希望武氏越来越好,包括加入武氏的两位实权公主,太平公主(婆母)和安乐公主(嫂子)。

第154章 认爹(上) 不要逼我在辈分上与你平起……

春天来了,万象更新。

因着国家蠲免了不少赋税,去年赋税比着往年少了一些,念叨着钱的姚崇,又记起安乐公主那日说的榷盐的好处来,故而找个机会问她是否到了时候。

兵部尚书张仁愿听见,也急催说:“现在没有战事还好,若有了战事,即便现收钱帛也不能现用啊。”

裹儿听了,没有了言语,半响才道:“我把收集的资料给几位相公看看。”

说着,便命几个书吏把柜子里等人高的资料搬过来。众人看了一惊,又看向安乐公主,只见她拿了最上面的一本,递给众人传看,语破天惊说:“我不准备榷盐了。”

众人震惊,原先都指望盐税能补国库收入,怎么又不收了?

不是说盐税一来容易收,二来是豪富之家多用,贫苦之家少用,有均赋税之效?

“这是为何?”姚崇问道。

裹儿指着那几摞资料,道:“盐分井、池、海,井盐和池盐泰半在官府手中,四分入官,一分归民。”

张仁愿想起一事,道:“盐州、灵州、会州还有蒲州的盐池产的盐供西北军队和两京官员嚼用,有次我还用盐赏过将士。”

裹儿说:“除了官屯盐田,还有一部分是雇佣贫民,支付料钱,但仅能供一家子糊口而已。海盐卤水浓度较低,须得煎煮,耗费薪材。

虽说海盐二月铺灰,六月煮卤,八月而息,但实际上四季不停,昼夜不息。炎炎酷暑,他们却以为凉爽,因其终日围着火炉煮卤,一出来见青天白日便觉得凉爽。盐民赤脚在卤水中劳作,裸露的肌肤上生了红鳞病,又无钱看病,只得忍着。

再者,若要实行榷盐,必定要对

盐场盐民严加控制,以及设置机构,收盐卖盐,打击私盐,成本低,利润极高,不出几年机构叠床架屋,官员贪墨横行。

如今盐价一斗十文,朝廷加价七倍,卖给商人为一斗八十文,而商人卖出去就可能是一百文、一百五十文,甚至两百文!

从一家一户观之,豪富之家人口多,百姓之家人口少。但放眼天下,豪富之家能占几何?这盐税绝大部分取自百姓身上。

故而,我建议不能榷盐。”

裹儿说完,屋内一片安静,良久,张仁愿抚掌道:“好!公主说的好,但是均田不济,军饷从何而来?

公主怜惜盐民,为何不怜惜士兵?北疆天寒地冻,每年都有士兵冻掉手指头、脚指头、耳朵,还有冻死的人。这还是和平的情形,打仗时,伤者、残者和死者不计其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