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主线任务三“抗旱救灾”,旱灾蝗灾在未来会席卷多国,宿主应广积粮、修水利,抗旱救灾,尽量避免大秦生灵涂炭,饿殍遍地的惨状。】
赵瑶君想了想南郡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内使腾驻守的地方。她看过舆图,也知道知道南郡很大,南郡稍偏东南的方向,原先还是楚国国都郢都的所在地。
【只是后来人间活阎王白起战神,这位酷爱玩人命消消乐,少于数十万的人命单子不接的秦国活爹,奉命去和楚国干仗。】
【这一仗,他将楚国国都郢都打成了秦国的,被迫使得楚国再次迁都不说,还引发了一个“臭池”的典故。】
这所谓的臭池,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不过南郡水系发达,倒是一个做水利工程的好地方!
赵瑶君看向嬴政:“阿父,你还记得臭池吗?”
嬴政脚步一顿,唇边笑容消失:“自然记得。”
他语气有些沉重:“当时鄢郢之战,武安军带兵在楚国孤军作战,他见久攻不下,便采取了水攻的手段。武安军垒石筑坝,开沟挖渠,引夷水灌西城。楚人随水流沉水,在积水熨斗陂死了几十万,此处后来恶臭不止,便被人叫做臭池。”
赵瑶君心里叹息。
【几十万人啊,其中还包括了许多的无辜平民。可是谁又能想得到,白起修建的这一条沾了楚人几十万人的白起渠,经过稍微改造,流水百余里,灌溉数千顷。】
【这沾了数十万人命的白起渠的灌溉区域一直扩大,流经的宜城甚至成了鱼米之乡。到了后世,大家哪里会叫它什么“白起渠”,甚至都赞扬的叫它“百里长渠”。】
赵瑶君叹了口气,圆乎乎的小脸上滋味难言:【以前这些人命只是数字,可置身其间了。才真正感慨到这些类似的雄伟奇观,壮丽的建筑,真的是罪在当下,功利千秋。】
第52章
暗沉了许久的天气逐渐晴朗了起来,冷飕飕的寒风也开始变得轻缓。虽然依旧还冷,但是不似之前大白日都冷得人手脚发僵,离了暖呼呼的火炕,外出之后便是说话哆哆嗦。
韩非一大早便从温暖无比的火炕上爬了起来,面色沉沉,胃口甚差的吃了点暄软的麦饼。
李斯在他的身边,也没叫旁人,只自己用勾子轻轻拨弄炭盆,一边对他说:“师弟,你见着了吧。大秦对外虽是虎狼之师,铁血无比,但其实对自己国内的黔首,还是体恤爱护。”
韩非没有说话。
李斯继续道:“大王是天降的英主,天下战火纷飞久矣。只有一统天下,才能让各国百姓和平下来,这是大势所趋。顺秦则昌,逆秦则亡,如今大王早将韩国设为了颍川郡。”
“颍川郡今年许多地方,也盘上了这样的火炕,使得百姓免于寒冬折磨。韩国境内,大王还命令赐下粮食、粮种,如今这新的颍川郡,百姓已经安定下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