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得彻彻底底。
试问哪个君主不想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亦能被史书所载,享后人祭拜?功绩越大,则帝陵修得越深,随葬的物件越丰。
这是任何君主都难以舍弃的诱惑,就连父皇都做不到的事情!
嬴政明显也感受到了公子高暗戳戳看向他的视线。
知子莫若父。
哼,他知道高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他并未感到任何的心虚。
朕的帝陵自然有存世之意,朕亦不可能因为天幕之言,弃修陵寝。
至于熙和……为帝者仁厚,造化苍生,朕无法指责。但,朕乃统一六国的雄主,手腕绝不可能如此仁厚。
况且……韩信那小子的墓葬之地能引外人窥伺,定然是选址不佳,风水不吉。连带着熙和也被后世的无礼小辈冒犯,不得安息。
嬴政在看到那个盒子时,内心波涛不定。
本已长眠的帝王被后人这般围观惊扰,他不觉得这是荣光,只感到了愤怒。
大秦的皇帝,自然没有葬在别处的道理。
既然选址不当,陵墓还遭遇了贼寇的侵扰,那就由朕来为她挑选。
“传朕诏书,朕之长女熙和,天性仁德,为民尽心,于国有功,朕甚爱之。待她百年……身躯不得损毁,归葬皇陵,常伴吾侧。”
记录的侍官感觉有些古怪。
目前在修的也只有陛下的皇陵……陛下这是已经认定长公主为太子,日后必然继承大秦大统?
大臣们显然也清楚这点,他们拦不住这天下民意,亦不愿惹陛下再起怒意。
熙和嘴角微微抽搐。
父皇这份诏书至于这么早拟定吗?她似乎还没那么快死呢。
但未曾想到,有一天,她居然还能入父皇的陵寝……
见她反应有些迟钝,某人的面色已经有些不满了。
熙和后知后觉:“儿臣叩谢父皇。”
嬴政脸色这才稍霁。
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后继者是一个完全的仁君。
熙和虽然能统一乱世,但在某些方面还欠缺火候。不过这也难为她,毕竟以往十几年间,这孩子也未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而是在他看不到的角落,自行翻阅了那些不知名的杂书,受那些百家之言蛊惑……为帝者,本应该对身后之事如生时一样重视,熙和为民如此,实为不妥。
她年纪尚轻,还有纠正过来的机会。
朕……或许该给她找几位老师。
心里物色人选时,嬴政的目光又忍不住落在了李斯身上,随即很快瞥开。
天幕里,主播总算结束了博物馆的话题,开始解说乾朝开国时的情况。
【乾昭帝昭告天下,说不会征发徭役修帝陵,至于她死后葬在何处,倒是没有明说。这在那时虽然引起轩然大波,但是帝王出尔反尔也实属常见,有人猜测乾昭帝过几年还会重启帝陵的修筑计划。即便如此,人们也感恩她的举动。
乾昭帝以身作则,推行薄葬,为此还专门召集了众臣,劝说他们身前尽享荣华富贵,死后何须金银裹身?不如在史册中留下美名,财物留给子孙后人取用。】
【咸鱼突刺:我感觉阿玉也是挺矛盾的,你说她信神吧,她敢拟诏把自个儿骨灰给扬了,你说她要是不信吧,她却将扶苏公子转葬入始皇陵,陪葬品丰厚,还给他用了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葬制——黄肠题凑。】
【草莓甜心卷:阿玉当摄政公主和当皇帝时候面临的情况不同。而且,那可是她最为敬重的长兄,对亲属实行厚葬再正常不过。不过那个时候阿玉也不是从国库里拿的钱,而是从公主府自掏腰包。据史册记载,扶苏公子既非太子,也未登基,按照礼制,棺椁本该用的是松木……但阿玉却私心地将黄肠题凑中的木料换成帝王级别的柏木。始皇重新掌权之后,翻阿玉摄政时的旧账,也发现了这点,不过始皇并未责怪她此举的僭越。】
【头痒,要长脑袋了:怎么会怪罪呢,这可是陛下最宠爱的公子,当然是得给最好的。如果陛下亲自主持葬礼,他估计也会这么做的。】
【我在太空开机甲:就是嘛!连那么窝囊的胡亥都登基过了,那按照礼制,他入葬时,岂不是也有帝王级别的黄肠题凑?真是便宜这个歹毒又蠢笨的家伙了。】
章台殿外。
胡亥被人押送在此地,等候天幕结束后陛下的召见。
他一开始听到天幕中自己对父皇尸身做出的处理时,知晓父皇定然勃然大怒,内心是惶恐不安的。
但是,等他被人一路带到熟悉的章台殿前时,他突然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