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似乎不敢置信,“这位统一天下的君王,只想着追求霸业,并不怜惜治下的百姓?”
陈平无奈扶额,“并非不怜,只是……帝王的眼界太高了,他们很难共情这黎明苍生。为了平衡朝野内外的势力,维系统治,往往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普通人可以犯错,但帝王一错,涉及的就是千家万户。他分明发现了问题,也知晓问题存在的隐患,不思之根源,却只一味地用先人的例子清除提出问题的人,却不知,是给自己的王朝掘墓。”
阿玉冷哼一声,“以杀止杀,真够野蛮和血腥,这样的镇压只会激起民众的反意。届时天下万千黔首揭竿而起,他杀得过来吗?”
……公主是在意陛下焚书坑儒的那件事情?
陈平虽也认为此事不妥,但他并不与公主一般,对此事持如此大的反对意见。
帝王为蒙蔽天下百姓视听,用雷霆手腕清理与他意见不同之人,在所难免。
陛下错就错在,此事做得太为张扬了。
儒家弟子何其之多,既无法做到杀绝,总会走漏风声,激起民愤。或许陛下也有威慑之意,但在秦律的压制下,人们本就如惊弓之鸟……思想一统,的确应当怀柔,不可霸道。
“如此说来,这位陛下不大会治国。”妇人对当权者的秉性有所了解,“那他选取的太子品德如何?”
若真为暴君,那么只能寄希望于他的子孙不如他的父辈那般残暴无德。
“他未立太子……他认为自己真能寻求仙丹,长生不老,对继承人的选定并不上心。可惜,他在一次东巡中驾崩了,现在的继任者是他最为受宠的小儿子,秦二世。一个糊涂至极,当之无愧的暴君与昏君。”阿玉很是平静地点评道。
时间过了已久,就算当时情绪浓重,也该散了。
他临死前,被自己亲近之人摆了一道,着实可怜。
看在已经给了虎符的份上,剩下的,且由我自己去争吧。
在听闻秦二世乃是胡亥之后,陈平当时也对此事进行复盘过。
以往,他们将公主的竞争对手都定在公子高,公子将闾等有才德的公子身上,派了不少门客上门探听消息,汇报踪迹。胡亥除了受宠,但是品德,年龄等方面,一点也不占优势。虽然公主也提点过要去关注陛下年幼的公子,但他们当真没有料到,竟是胡亥登基。
陛下晚年再怎么糊涂,也不至于真让幼子登基吧?
所以,这定有蹊跷。不过他们也不能回咸阳调查,本来他还想着该如何生事。
但秦二世残暴昏庸,激起民愤,这倒是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起兵借口。
妇人此次沉默良久,才哀叹着说道:“陛下无德,二世残暴。这天下,究竟何时才能太平呢……”
【草莓甜心卷:封建社会,其实很难做到天下太平的。无论朝代兴衰,百姓的日子都不大好过。当然,明君统治时期,君主把百姓当人看,百姓的日子会好过些许。但问题也来了,封建社会中出现明君的概率那可稀罕得很。将长达两千多年,将所有的明君在位的时长加一加,其实也不过1/4,还没到500年呢!若是遇到中庸的君主,倒也可,但是百姓们撞上暴君,昏君的概率那可比碰上明君的概率大得多啊!所以,生活在古代,还真是不容易啊。】
【咸鱼突刺:乾朝还好吧。自从阿玉开国之后,连着出了好几代明君呢。之所以会衰落下去,还是后面几位君主过于年幼,朝政受到宦官把持,权臣干涉。他们争权夺势,朝庭腐败,后期根本就控制不住,所以就彻底崩盘了。】
【头痒,要长脑袋了:人治的社会总是存在不足的。不过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秦朝已经实现了一个跳跃。历史总体是在往前发展的,我们也通过人治,总结出了一套管理的经验。我们现在社会也有很多的制度参考了先辈们的法令。而且,我们现在人权已经有极大的保障,民众生活条件水平大幅度提升。】
章台殿。
小辈们的点评嬴政看了几眼。他不知后续朝代几何,除了对熙和建立的乾朝有点关注。其余的,昏君也好,明君也罢,都与他无太大关联。
他最为在意的,其实还是熙和对他的评意。
朕何能无错?听熙和的意思,她倒是想在史书中毫无遮掩地记载朕,但想也知道,必然会用一些他讨厌的词汇。
嬴政现在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子议父,实为不妥。
还是得尽早给熙和找几位先生教导,尤其该从最重孝义的儒家中进行择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