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桥上相遇,老者故意丢下鞋子,让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是贵族,根本没有伺候过人,但对待老者,还是抱有一定的耐心。
见他年纪大,张良便好心帮他捡鞋。可是这个老者却故意刁难,不仅又丢了一次,还要张良亲自给他穿鞋。对待如此无礼的老者,张良是愤怒的,但他想着捡都捡了,顺手帮忙穿一下鞋也不妨事。
老者觉得张良的品性尚可,便和张良约定五日后在桥下相见,张良不知他何意,但到了时日,还是将此事挂在了心上,早起去桥上相见。可那位老者却比他来得要早,见了张良,直接就说他迟到了,让他五日后再来见。
张良是个不服输的性子,想着自己还会输给一位老者吗?五日后,他比之前更早到来,可是,等他到了桥上,发现老者居然还是比他先一步守在那里!
老者对他说了同样的话。
又一个五日后,张良不想再输给老者,干脆半夜就起床去桥上等候,总算成功比老者早到。而这时,老者终于显露了他真正的身份,他便是黄石公。黄石公将太公兵法赠与了张良,让他熟读此书,将来必然有所作为。这便是“圯上受书”的传说。】
【新年必发财:坏了,难怪我成不了谋圣!如果我遇到这样难缠的老人叫我去捡鞋,我只会以为他是精神病,根本就不会搭理他!】
【咸鱼突刺:谁不是呢?我多半会先躲开,然后报个警,免得是哪家老人跑丢了。】
第77章 “张良先生有何计策,还请明示。”
众人吐槽了一下黄石公, 主播接着讲解。
【张良潜心学习几年后,大秦走了下坡路,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 他的压迫使得百姓们活不下去了, 故而有了陈胜吴广起义。
起义军的消息传播得很快, 很快就传到了下邳这里, 受过张良救助的楚国贵族项伯专门上门来找张良, 询问他的意见。】
【我在太空开机甲:等等,项伯这个姓听着耳熟, 难道他和项羽有点关系?】
【草莓甜心卷:那当然了, 这位可是项氏一族难得的“人才”, 著名的鸿门宴要是没有他还开不起来呢。】
项伯:“……”
人才这两个字的意思他懂,但他怎么感觉这小辈说的不是好话?
主播适当补充。
【项伯与项梁一样,都是项羽的叔父,此前因为犯过事,逃到了下邳, 受到过张良的救助。两人相交之后,项伯也清楚地知晓张良的身份,以及他此前博浪沙刺秦的义举。在他看来,陈胜, 吴广这般这样毫无身份的人, 举起反秦的大义后居然还能成功, 这说明秦的气数已尽。而他们这些贵族之后不应该被一群身份低微之人抢了风头,应该速速起事。他急于得到张良的认可。
换做是博浪沙刺秦的年轻版张良, 他肯定义无反顾,不计后果地想要立即谋事。但经过几年的沉淀, 学习了太公兵法后,他的心慢慢地静了下来。
张良称赞陈胜吴广的义举。他知道他非刺秦的第一人,也绝非最后一位。暴秦无道,便总有人会踏上这反抗的道路。
然而,他们一时能成功,不代表最后便是成功的。】
天幕给出了张良与项伯交谈的画面。
名为项伯的中年人欣喜地和气度不凡的张良讲述完此事,“……张良先生,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了。”
张良却并不显得激动,“不急,且再等等吧。”
项伯不解,“为何,难道先生在下邳安逸久了,连当初刺秦的抱负也不复存在了吗?”
话音间,他的手悄悄按向了腰中的佩剑。
妄议造反之事是杀头之罪,若是张良不想参与,那他……
张良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朝他轻轻一瞥。项伯只觉得自己什么想法都被看穿了,心里的杀意渐消。
他的手从佩剑上慢慢移了下去,有些心虚地道:“张良先生有何计策,还请明示。”
张良徐徐道之:“项兄,你的性子太急了。心急是成不了事的,陈胜他们的起义很是仓促,就像是莽撞拍打向礁石的浪潮,但是前浪的结局为何?无疑被拍死在岸上。若是能谋事,倒也死不足惜。但我能预料,他们还未攻入国都,便会被秦军歼灭。”
这话就像一泼冷水浇在了项伯的心间。
他性子的确急躁,否则也不会因为忍受不了一时之气,杀了人,被官府通缉。
项伯没有再向张良主动提及起兵加入了,但是也没有完全放弃,隔三差五就将他探听到来的消息告知张良。
比如说,陈胜吴广等人已经攻下了数个城池。过了几个月,秦军仍然拿他们毫无办法,陈胜甚至已经称了王,国号“张楚”!
并且其他六国贵族也相继举起反秦的大义,而陈胜那边定国之后,收整兵马,马不停歇地向西继续他们的攻秦大举。
项伯说到这里,暗示之意非常明显。当初您说陈胜那边成不了大事,可如今人家都称了王了,各地反秦势力如此充足,我们也不能落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