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0章(2 / 2)

但众臣都在专心致志地看天幕,此时出声下跪,着实突兀……萧何决定再观望一番。

主播对此表示了认可,继续将画面切换。

张良听完了刘邦斩白蛇的事迹,聪明如他,自然清楚他们的把戏。

不过,他并不会去拆穿。

张良注意到,刘邦与他交谈时,目光偶尔会瞥向另一个气质沉稳儒雅的中年人,此人应是他们队里的智者。

萧何适时上前,也配合刘邦卖了一下惨,述说此行的不易。

张良笑着说道:“昔年,武王伐纣,有白鱼主动跳入了他的舟里,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吉利的征兆,预示着此行必然成功,这便是白鱼入舟的典故。沛公您持剑斩白蛇,未来成就必定不凡。”

萧何知晓张良意有所指。

这个点子确实是他出的,为的就是替刘邦传扬名气。

刘邦得了夸赞,有些怪不好意思的,“我怎可与那周武王相提并论。”

张良在下邳时,对反秦势力很是关注。他其实听过沛公的传闻。

这位泗水亭的亭长因私放戍卒,惹来沛县县令的不满。毕竟上头要寻差错,必定会追究他这个县令的责任。

县令忧心忡忡,受到萧何等人的劝说后,也打算反秦,将刘邦接回来掌管义军。但他又害怕刘邦的威望胜过他,便出尔反尔,想先杀了刘邦。然而,此举不得民心,最终被萧何等聪明人反杀,刘邦也被众人恭迎为沛公,在沛县主持大局。

听说原本起事也不过是几百人,可现在,追随刘邦的人也有千余众了。

张良心有盘算,便以太公兵法一试刘邦。本以为刘邦草莽出身,不通兵法,然而他不仅能轻易理解自己所言,甚至还能发表独到的见解。

他懂自己的抱负和算计。

张良看待刘邦的目光更为不同了。

太公兵法他曾与不少人探讨过,可哪怕他说给项伯听,项伯也未能给予更好的答复。

志同道合,目光长远,且为人谦和,不骄不躁,这不正是他等待的明主吗?

张良心有所动,但择主绝非小事,他没有立即决断。不过,在一起前往投奔景驹的期间,张良多次与刘邦深入交谈,并且靠着口舌之才,替刘邦招兵买马。

刘邦奉他为知己,萧何也很是敬佩张良,大家相处得极为融洽。

然而,队伍里却有一人对他们和乐融融的状态看不惯了。

此人便是项伯。

一次夜间,他特地私下跑来询问张良:“张良先生,您曾答应过我随我一同投奔我大兄,做我们项家军的谋士。可是,您现在却在做些什么呢?”

第79章 这样的人,如何能替先生达成复国的心愿?

张良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之处, “项兄可是怪良这几日与沛公彻夜长谈?”

这是他不满的点,但不是全部。

项伯继续说道,“沛公为人豪爽,先生您与之亲近, 我本不该阻拦, 可我们明明带着队伍, 您却替他招兵……”

这招来的兵, 是归属于您, 还是归属于那个刘邦?

见张良沉默,项伯叹息一声, “我非是责怪先生, 只是先生此前说过, 要匡扶韩国社稷。那刘邦非韩人,他连收复自己的地盘都无法做到,还要跑来向秦嘉借兵。这样的人,如何能替先生达成复国的心愿?”

刘邦这种人没啥实力,跟他交朋友可以, 但您想要辅佐他,达成复国的目的那是必然不行的,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您可千万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语给骗了。

而他的大兄项梁就不一样了,他们项家军兵力充足, 等您辅佐他们反秦成功之后, 大兄一定会归还韩国的领地的。

项伯的话惊醒了张良。

他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 只是……这乱世之中,能懂自己计策的良主实在难觅。

罢了, 先去见见项梁,再行抉择吧。

隔日, 刘邦再来与张良叙旧时,发现张良居然有意疏远他,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刘邦去询问萧何发生了什么事,萧何也说不准,不过,他看着不远处与张良亲近的项伯,似乎又明白了几分。

接下来的这段时日,他们相处时气氛有几分尴尬,直到一个消息打破了众人的沉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