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21章(2 / 2)

各地义军的代表们互相对视,他们知晓项梁说的话不错,如果他们继续分裂,只会如同当初的六国一样,面对秦军毫无招架之力。

这位义军的首领必须得有足够的威望,也要有势力带领他们反秦,才能服众。

萧何用手肘撞了撞刘邦,给他使眼色。

刘邦是个聪明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威望能胜过项梁,萧何的提醒也并不是让他去抢主人家的风头。

众人沉默之间,他第一个站了出来,“我等愿尊项梁兄为义军的领袖!”

有人起了头,其它义军的代表思量一番,发现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便跟着刘邦喊。

项梁在众人的恭维声中美得不行,被吹捧得飘飘然,当场就想要应下来,但是邻桌却传来一道重重的咳嗽声。

范增见项梁那喜滋滋的样子,就怕他一时昏头,忘了正事。

项梁见状,便示意众位安静,“各位厚爱,梁感激不尽。但我非为楚国王室血脉,当秉承父辈之意,匡扶真正的王室后裔复国,我等决意寻楚国王室后裔立为楚王,号令各军,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不知项梁何意,又劝了他几句,让他称王。

不过项梁态度坚定,不像是在开玩笑。众人虽然不知道他为何搞这么麻烦,要先拥立一个傀儡,但最终还是听从了项梁的意见。

在多方势力的共同搜寻之下,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正在放羊的王室后裔——心。这个孩子年纪小,血脉和年龄都符合项梁的标准。他便奉心为楚怀王,再以楚怀王的名义,封自己为武信君,带领诸位将领一同向西,迎击章邯的大军。

【我在太空开机甲:奇了怪了,项梁这个人不是跟项羽一样傲,不甘屈人之下吗?怎么还要专门找一个王踩在自己头上呢?】

【草莓甜心卷:他当时是想自己称王的,不过他打下江东后,在江东招揽了个名为范增的谋士。范增是个有能耐的,跟项梁彻夜分析了一下陈胜为何会失败。在他看来,陈胜虽为首义,想为六国之人声张正义不错,但他做得最为不对的,就是擅自称王。

因为陈胜并没有楚国皇室的血统,称王之后大家便知道他的野心,真正的楚国后人们并不会服他,因为他并不是为楚国复国。同理,项梁也非王室血脉,所以若想匡复楚国,吸纳更多的信众,那么必须践行自己原先的身份,拥立真正的楚王。】

【我在太空开机甲:我懂了。之前秦嘉拥立的楚王也不是王室正统血脉,所以项梁有理由去杀了他们而不受众人抨击。项梁也害怕别人用这个名义攻击他,步了秦嘉的后尘,所以便这般小心谨慎。说到底,还是为了合法,正统,身份,血脉……古代打仗的名头还挺多呢。】

【咸鱼突刺:在范增的建议下,他们前期一起反秦进军还挺顺利的,让章邯吃了不小的亏呢!如果不是中途项梁轻敌,身死兵败,在项梁手里的项家军应该能成大事。对了,小良子现在是跟着项家军,帮他们谋事吗?】

主播看到了这条提问,立刻回答。

【不是哦,张良的目的是为韩国复国。他在看到各路的义军能打着齐国,魏国,赵国等名义复国,唯独韩国没人光复,心里其实很难受的。于是,他便向项梁请求,让他拥立韩王的后裔韩成为韩国复国。

项伯期间劝了劝,让张良不必心急,等跟着他大兄将秦军击溃,会将韩国的领土分给张良,甚至拥立他为韩国的新王也未尝不可。

张良却拒绝了,他说自己祖辈食韩王俸禄,未能帮之复国已是不义,怎能再行窃国之举?

项梁对张良极为看重,劝说不成,虽然惋惜,但也愿意帮助张良。

替韩国复国,壮大反秦的势力。与他所行的道路并不冲突。

张良也是清楚这点,才敢向项梁开口帮这个忙。

项梁另外给张良调了几千的兵马,让他去辅佐韩王的后裔韩成,去收复韩国的故土。

张良对项梁和项伯都表示了感谢,离别前,他还专门去与寻刘邦道了别。

刘邦听闻,实在惊讶张良竟要脱离义军大部队,跟韩成去做如此危险之举。

但见张良态度坚定,自己又只是个外人,便没有多劝,只能祝他保重身体。

在他看来,张良先生智谋无双,唯独身子骨弱,亲自带兵打仗,恐怕要吃不少苦头了。】

【草莓甜心卷:刘邦的预感是正确的。其实,项家人对张良已经是非常照顾了,他想立韩王,项梁便帮他立了韩王成,还拨军队给他。

但张良是谋圣,不是兵仙。他虽然擅智谋,晓兵法,但是领兵攻城掠地却有很多的变数,而他的身体却不能允许他身先士卒,在士兵们心里树立勇猛的威信。

他尝试带兵打仗,但效果并不好。而且几千人的队伍还不能与秦军正面对抗,张良只得带兵迂回打打游击之类的,可即便偶尔有打下来的城池,不久之后便被秦军重新夺回。

而且韩被秦灭国最早,期待韩国复国的百姓也是最少的。再说了,韩国被灭国时的国君那么昏庸,如何能得民心?像项梁等人有势力,且有能耐招兵买马,百姓们跟随他能看得到希望,便会对他一呼百应,但是韩王成之前便没有什么名声,也做不到像项梁一样在战场上拼杀。所以,他们几千人虽有韩军之名,在韩国故土却没有立足之地,被秦军追着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