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与刘邦商谈了一夜,最终与刘邦约定,只要他宽待南阳军民,并封赏南阳郡守,那么他们便自愿加入刘邦的军队。
刘邦一开始还很惊讶,“你们当真愿意背叛秦二世,投奔我?”
那位使者无奈地笑了笑,“不瞒您说,秦二世他根本不将我们当人看。早先听闻沛公您为人仁厚,会善待百姓,我家郡守这才敢投奔您,望您明日谨守承诺。”
刘邦亲自送使者远去了。
张良随后说道:“孟子有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沛公当切记,事成之后,需对百姓施以仁义,方得民心。”
刘邦当即应允。
此前,萧何便是建议他如此做的。
谈妥了协议,郡守第二日亲自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刘邦也当真信守承诺,封赏南阳郡郡守,且并未劫掠百姓,只是收编了他们的军队。此举得到了当地军民的称赞。
宛城的变故传播得很快。
大家都知道刘邦仁义,不会屠城。有的郡守和士兵们不愿意为秦二世卖命,便纷纷倒戈。刘邦后来攻略城池,守城的官员甚至主动带着百姓出来投降。当然,这些百姓皆得到了善待。
刘邦从未想到自己打仗能打得这么轻松,喜出望外。
当然,他知晓自己的名声能传扬得那么快,萧何与张良都功不可没。
第81章 “刘邦,渣男实锤!”
不久之后, 刘邦的军队已经抵达了武关。
本来武关这里的士兵凭借着地势,怎么也能撑上一段时间的。但是我们也要了解一下守城的将领是谁,这位可是赵高的亲信!赵高的亲信还能有什么对大秦忠诚的美好品德吗?自然是跟赵高一路的货色。
而且,这个时候秦朝内部发生了变动。赵高杀了胡亥, 但随后又被自己扶立的秦王子婴诛杀。
赵高死后, 赵高的亲信个个都害怕子婴秋后算账。这个守将可能觉得自己卖力守城也是吃力不讨好, 根本就没有多想, 迅速将自己的财物打包了一下, 连夜逃跑了。
守将都未战而逃了,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 武关就被刘邦轻而易举地拿下了。
刘邦攻下武关之后, 乐得不可开交, 顿时感觉无人能敌。可是等他来到了峣关,却遭遇了秦军的抵挡。
峣关可以说是守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天险,地势险要,可谓是易守难攻,也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当时, 守卫峣关的将领名为韩荣,他是秦王子婴紧急调派的人,即便知晓刘邦厉害,却也不为所动:“刘邦小儿若敢进犯, 先得把命留下。”
刘邦气得不行, 当即就要带兵攻击。
他已经一路攻破了数个城池, 眼看就要兵临咸阳城下,还怕拿不下一个峣关不成?
然而, 张良却又劝他勿要冲动,越是离咸阳越近, 就越是要冷静。
他给刘邦分析了一下敌我的兵力:“这批秦军虽已是强弩之末,但我方兵力的数量不过两万余众,论人数,可能还比不过秦军。强攻的变数太大了,若是秦军据城池之便,与我等鱼死网破,其它各路诸侯便乐见其成,坐收渔翁之利。届时,即便是您先攻破咸阳,但剩余的兵力也不足以让您坐稳关中王。”
张良的话其实还是偏保守的。因为刘邦本身的兵力不多,这两万多的人数,其实还包含不久前募集而来的士兵,军队成分可谓是鱼龙混杂,远算不上精锐。
与秦国精锐的正规军正面交战,输赢尚未可知。
刘邦也就上头一会儿,听张良仔细分析后,是彻底冷静下来了。
因为,他发现硬拼的话他可能还真拼不过。
“先生有何计策?”刘邦立即虚心请教。
张良建议道:“攻心为上,派人去劝降守军。秦二世生性多疑,朝中旧臣多已被他杀尽,秦王子婴几乎无人可用。这个韩荣出身低微,守城的其余将领也多是商贾出身。商人重利,可晓之以情,再以重金诱之,让其内部生变。”
攻灭六国的强秦以前坚不可摧,但若内部生变,便如今日这般,成为了诸侯案板上待宰的鱼肉。
刘邦立刻照做。
他派使者去劝降韩荣。
韩荣一开始没有答应。他虽然知晓如今的局势,但是要他不战而降,心理上还是过不去的。但奈何刘邦给的实在是太多了!韩荣没有把话说死,他想犹豫几天再给刘邦答复。
然而犹豫,就说明是动心了。张良清楚韩荣的想法。
张良便让刘邦在附近的山坡上遍插旗帜,故布疑阵,让峣关的将领和士兵们认为义军大军逼城,秦军无力抵挡,未战先溃。
几天后,韩荣很是为难地告诉刘邦的使者,因为他们内部分歧很大,所以没有办法做到开城投降。
这个能被刘邦派出来交涉的使者也是极有眼色的,立刻又对韩荣说了一番好话,说是能体会他身为将军的不易,且又送了重金。
自古财帛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