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08章</h1>
孝文王还感慨呢:
“将军的病可还能好?若是就此一病不起,对我大秦实在是一大损失。”
秦赵战事未歇,要是白起能领兵,他们也不至于这么犯愁了。
孝文王颇为现实地想着,范雎已经死了,自然不如还活着的白起重要。那范雎留下的人里,有能力的也就罢了,没能力的还是收拾收拾,免得待在朝中坏事。
隔了两天,孝文王就清洗了一波范雎余党。
扶苏趁势让吕不韦散布谣言:
“大王刚刚上位,应是在借此警告我等不许结党。如今大王地位稳固,怀有二心者迟早会被清算。”
扶苏和父亲商量过后,认为应该趁着孝文王一朝把昭襄王执政后期留下的积弊都解决掉。
若是等到扶苏继位再去收拾,就得白白耽误好几年时间了。
正好这些事和孝文王利益一致,不怕对方不肯出手。
解决完内忧后,大秦就只剩个外患。
始皇听完吕不韦派人打探到的赵地战报之后,眉头不由皱起。
他对儿子说:
“如今赵地就是一处泥潭,与赵国胶着对我大秦没有好处。还是要劝说孝文王尽早收兵,避免空耗国力。”
扶苏自然是应下:
“父亲放心,我早有应对之策。”
始皇便让他说说看。
始皇自己大权在握几十年,从来不习惯在政事上劝说别人照着他的想法做。毕竟他一向都是直接下命令的,只有别人委婉劝说他改变主意的份。
术业有专攻,凑巧的是扶苏很擅长劝君上换个策略。父子俩正好互补,始皇也就不必勉强自己去换位思考领悟这些东西了。
扶苏见阿父带入秦王身份等着听太子劝他,不由笑了笑。心想让阿父只当个寻常公子还是太委屈他了,阿父天生就该高坐王阶之上。
扶苏熟练地摆出了自己平时劝说父亲的模样,先给阿父敬茶,让阿父边喝边听。以此显示他们这是父子间的闲谈,没有那么正式,降低君王的戒备心。
虽然阿父对他压根没什么戒备,不过姿态还是要摆出来的,这样阿父听着舒心。
因大秦还不流行喝茶,所以扶苏这次敬的是蜜水。
始皇接过蜜水看了一眼,心说臭小子怎么又偷偷弄到蜜水喝了?
扶苏毫无所觉,谦恭地对父亲说:
“如今赵地有魏楚的信陵君和春申君带兵支援,恐怕难有斩获。我听闻白起将军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如先收兵回撤,待将军病愈、大秦也休养生息过后,再行发兵。”
始皇端着杯盏没有喝,还故意挑刺:
“大秦这般灰溜溜地撤兵,六国还当我秦国怕了他们魏楚赵的联盟。”
扶苏听着父亲的小奶音,忍俊不禁:
“阿父用这个声音说这样的话,实在太可爱了。”
始皇瞪他一眼,让他正经点。
扶苏只好轻咳一声,严肃起脸:
“自然不能光退个兵,儿子的意思是大部队可以退回来,留一支队伍去转攻魏国。魏国竟敢随意插手我秦赵之间的战事,不可太放纵他们。”
“此前先王曾派人去魏都大梁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现在正是好时机。魏王传令要信陵君退兵回国,但信陵君因赵国战事推辞不归,魏王不满已久了。”
“大秦转攻魏国,魏王自然惊恐。届时便会反复催促信陵君归国驰援,甚至因此怨怼信陵君此前不听王令之事。”
秦军去了魏地,还能顺便打探一下兄弟二人的关系裂痕到什么地步了,需不需要再加一把火。
“赵摎领兵能力不错,攻魏也不需要他立下多少军功,稍微抢一座城警告魏国即可。韩王畏惧大秦,此战打完,赵摎便可直接率军回国,不会受到阻碍。”
秦国和魏国之间,大部分区域都被赵韩两国的地盘阻拦。
但韩国积贫积弱,不敢得罪秦国。每每大秦攻魏之时,韩国都会放任秦国大军横穿韩地,直奔魏国。
魏国因此深恨韩国软骨头,韩国便表示“你们攻秦的时候也可以从我韩地过”。
总之,韩地目前就是个谁都能横穿的交通要道,甚至连个过路费都不敢收。
因而秦军完全可以打完魏国就大摇大摆地回关中,不用担心被前后夹击。
始皇被扶苏的坏主意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