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88章</h1>
其实村子里都没多少青壮了,这年头青壮基本都被募兵的募走了,或者干脆遭遇了抓壮丁。还有一些则是自己主动加入“起义军”,跟着一群山贼土匪四处作乱。
老者也担心青壮离开之后,万一有落单的黄巾军小股队伍跑到他们村这里来,村子会难以抵挡。
蒙英体贴地表示不需要派青壮带路,直接指个路就行了。村子里还是要留足够的人手,保护村中的老弱。
作为经历过征战东胡、大漠、草原和高原的大秦战将,认路都是最基础的本事了。蒙英实则只需要一个方向,剩下的他自己能推测出该往哪儿走。
蒙英还询问父老乡亲可要他帮忙从城里带点东西回来,他看这群村民估计很久没敢离开村庄了,应该有不少缺的东西。
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请壮士帮忙带点盐回来。
以前朝廷不许他们私下制盐,所以很多人都不会这个本事。否则在如今这种买不到盐吃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自制粪盐。
蒙英记下了。
几十里路靠双腿走不知要走多久,好在他们可以避开人自己弄匹马出来。
蒙英也不怎么缺功德,虽然记得太子叮嘱他们不要太依赖功德商城,但想了想觉得这是生活必需品,还是挥手买了三匹。
作为蒙恬的儿子,蒙英的性格和父亲像也不太像。他继承了蒙恬的行事妥帖、稳重忠心,不过很多时候他会更跳脱变通一些。
可能也有早年给韩信当副将时受到了影响,每日绞尽脑汁给长官善后,什么法子都用上了。
蒙英还记得当年韩信认为最近打的仗都是些小战役,战报没必要拿去叨扰陛下。于是愣是把战报都写给了太子,说太子殿下看看就行了。
蒙英惊得连夜给叔父蒙毅写家信,劝他帮忙拦下韩将军的战报。一定先给太子殿下查阅,让殿下帮着描补一二。
免得直接送到陛下眼前,陛下展开一看——怎么军政大事的奏报开头都是“太子殿下亲启”?到底谁是皇帝谁是太子?
想到这些往事,蒙英揉了揉眉心。
还好这次他们韩大将军没来,不然还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涉间就很好,涉间将军是他父亲的副将,多年跟随父亲征战匈奴,是个非常可靠的长辈。
两位大师傅骑马的本事一般,好在不至于不会骑。
蒙英特意买了两匹性格标签是温驯的好马给他们,惹得二人受宠若惊,连说不敢要将军这么贵的马。
蒙英说只是借他们用用:
“此马日后自然是陛下和殿下使用。”
所以他才选择温驯的良马,怕把两位君上给摔着。
结果两人一听更惊恐了:
“陛下和殿下的马,那我等小人更不敢骑了!”
蒙英:……
蒙英冷下脸:
“上马!不许耽搁本将军的行程!”
两位大师傅吓了一跳,下意识爬上马背,一刻都不敢犹豫。
蒙英满意地点点头:
“这样才对,走吧,尽早把东西都采购回去,不要让陛下与殿下久等。”
两位大师傅这才发现自己被诓了。
由于蒙英买的马都是千里马那个水平,所以跑几十里甚至都用不到半个时辰。
以赤兔马为例,半个时辰能跑70里。按照汉朝一里416米算,则是85里左右。不过这样的速度不一定能时时保持,可能只是最大速度,跑太久就吃不消了。
但蒙英他们本来也不用长途奔袭。
所以来回一趟才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中途额外花了一个时辰在城中采购物资。
蒙英看着盐铺里售卖的那些盐,眉头皱得死紧。这种带着杂色的盐,如何能给君上食用?
他们大秦早就占领了仙湖盐池(茶卡盐湖),自那之后别说王公贵族了,就连庶民吃的都是直接从盐湖采的雪白细盐。
蒙英叹气:
“未曾料到汉朝黎庶如此辛苦,还要吃这毒盐度日。”
两位大师傅深有同感:
“何止呢?我等见市集中连酱料调味都少得可怜,胡椒也只有香料铺子有卖,价比黄金。”
想来这里的贵族应该料不到,胡椒这东西以前在他们大秦都是拿来当调料使的。
太子殿下眼看产量多了用不完,才派人带去各方。忽悠地方上的贵族说这是名贵香料,借此坑了他们一大笔钱,为国库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