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21章(2 / 2)

朝中那些臣子看似忠心,可这种事情谁又说得好呢。

刘虞离开幽州之前,面对来送别的百姓还温声安抚了几句。告诉他们自己只是去解救豫州黎庶,朝廷会新派一个刺史过来,肯定不叫公孙瓒回来。

众人有些担忧:

“新来的刺史会和使君一般仁爱吗?”

刘虞想想秦司徒的风评,认为对方应该不会任由皇帝派个不靠谱的刺史过来接手幽州。而且皇帝既然让他去豫州,显然也是个对万民还算上心的性子。

所以刘虞笃定地说:

“新来的刺史定然不是坏人,诸位请放心。”

刘虞走得早些,他离开之后过了两日,新任刺史才抵达。一起抵达的还有朝廷任命的幽州别驾,贾诩。

贾诩之前为了自保跟着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而后便在长安当上了和事佬。日常工作就是缓和郭汜、李傕和樊稠之间的矛盾,维持住岌岌可危的联盟。

顺便寻机离开,毕竟谁都知道这群人的政权维持不了多久。

原本公元194年时贾诩母亲过世,他会以此为借口辞官。结果不幸的在于这一年遭遇了秦正反攻直隶,贾诩就没能逃掉,被一并捉住了。

作为献计导致皇帝被郭李挟持的罪魁祸首,贾诩必须得戴罪立功,不然他的下场不会比郭李好到哪里去。

而贾诩偏偏又是个聪明人。

聪明人,自然看出了秦正的烦忧所在。比如,秦司徒实则暗中对西凉那批草台班子十分不满。

贾诩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只要他能帮秦司徒解决这群隐患,他就能保住性命,还能借此立功。

正好,西凉这群人对付起来也不难。

别看马腾韩遂声势浩大,在西凉一呼百应,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其实那是因为西凉当地菜鸡互啄,大家都是野路子军队。

西凉骑兵厉害归厉害,可最厉害的都跟着董卓跑了。剩下的也就绿林好汉水平,正经遇上朝廷正规军是打不赢的。

这一点从历史上马腾韩遂的联军后来被朝廷军队大败可以看得出来。

西凉的局势比较复杂,简单点说就是这里羌族势大。但羌族大多时候不会主动反叛朝廷,他们只是士人手中的棋子。

比如十年前西凉出现了羌人造反一事。

当时他们把韩遂和边章捉去,逼迫两人成为叛军首领。

——哪有叛军会捉两个没有反心的人去给自己当首领的?还不是被看管的傀儡首领,而是正经能掌兵的首领。

可见这其实就是做戏。

既不想担上造反的名头,又想干造反的事,把自己塑造成被迫的。然后开始心安理得地跟朝廷对着干,在西凉拥兵自重。

马腾一看韩遂混的挺好,也学他造反,最后形成了两大反贼集团。

这两家为了降低自己身上的仇恨值,干脆选择了联手,把别人推出去当带头大哥吸引朝廷注意。

比如先推个王国出去,等他当了一段时间的靶子,没了利用价值之后就废了,换一个人上。

然而换的第二个是个心气比较高的士族子弟,对方发现自己被一群土匪耍着玩,硬生生给气死了。

土匪们一看算了,不玩这招了。

接下来就开始内斗,要较量出一个真正的老大来。

但是打半天也没打出结果,最后干脆暂时歇战。马腾和韩遂握手言和,结为兄弟,共同掌控西凉。

只是这个和平维持不了多久,毕竟以前是敌人,迟早还会再打起来。

之前始皇进攻直隶时,马韩二人的作用只是靠着人多拖住郭李的注意力而已,战场上的胜负根本指望不上他们。

要是没有支援,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郭李打回老家。

不过马韩自己好像没有这个觉悟。

他俩觉得他们和郭李打得有来有回,秦司徒能平定直隶,有他们很大的功劳在。

韩遂见刘虞和公孙瓒能各掌一州,就动了心思。如果他们也能分开,何乐而不为?这样也没必要内讧了。

韩遂于是挟功向朝廷讨要领地。

始皇当时借口没有合适的地盘拖延了一阵,就是在等贾诩跳出来为君分忧。

贾诩也没有辜负始皇的期待。

身为西凉人士,贾诩最了解这些土匪们的根底。倘若想要对付他们,其实连厉害的计策都用不上。

贾诩向始皇进言:

“马韩等人想要的无非是割据一方时还能有朝廷的认可,然他们本质与反贼土匪无异,久留只会引发祸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