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25章(1 / 2)

<h1>第225章</h1>

本来刘宠这种可能得俘虏回来,由皇帝处决。奈何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也不是一定就能成功把人俘获,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刘协数了数:

“朕在外的宗亲不多了啊!”

扶苏点头:

“是不多了,不过还有不少在封国里待着,其实也不算少。”

还是太多了,得想个办法挨个灭了。

这样既能解决汉室宗亲,又能借机将他们除国,收回封地。比如刘宠这种,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收回他的地盘,不用留着传给他的儿子们。

扶苏忽然灵机一动,回去和父亲说:

“那些没什么本事的封国国主可以留着,就等他们日后为了复汉造反。如此,便能顺理成章地除国了。”

始皇瞥他:

“朕都代汉自立了,哪怕他们不造反,也本来就可以将他们除国。”

哪有新朝代还承认前朝封地的?

扶苏撑着下巴:

“对哦,我给忘了。”

主要他们这次不是一个个打天下打过去的,而是接手现成的大一统王朝。一不小心就觉得好像应该把前朝的所有东西都接手,再想法子挨个消除隐患。

扶苏自我反省:

“还是灭六国简单点,在汉朝谋夺天下要用各种迂回的方法。计谋用多了,都把我套进去了。”

其实他阿父称帝以后,就用不着再迂回了。不服气的挨个打过去即可,看不惯的制度也可以强行更改。

改朝换代嘛,这种时候自然是可以多搞点惊天动地的改变。旁人有意见也没用,始皇帝夺天下可不靠他们,自然无需去管他们高不高兴。

始皇见儿子苦恼的模样,觉得可爱。

他故意问道:

“你最近是不是太玩物丧志了,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扶苏拒不承认:

“我明明就很忙,阿父胡说。”

始皇挑眉:

“忙着偷懒吗?朕看太仆之职对你来说还是太清闲了些,不如这样,调你去做个廷尉好了。”

扶苏连忙拒绝了,他才不去当廷尉呢。

廷尉就是个卷生卷死的官职,前有李斯呕心沥血,后有曹参无心茶饭。这还是大秦的廷尉,换成大汉的,那就更惨了。

汉末法度混乱,当个廷尉还得多方权衡。这个罪犯出自世家,不能罚得太狠。那个背靠宗亲,也不能过于铁面无私。

幸而如今宦官集团已被一网打尽,否则还得顾虑谁背后有没有个十常侍当干爹。

且刘协目前年纪还小,尚且不必烦恼外戚之患。但再过个三两年的,就得给国丈国舅让道了。

扶苏想到这里,微微皱眉:

“刘协这个皇帝……”

始皇轻描淡写地接口:

“不能让他坐到加冠之后。”

拖到加冠就不得不给他立后了。

还有四年多,他们得在四年内把天下平定了。

幸而如今冀州、豫州等地已经不成威胁,兖州的荀彧大概率不会因为篡汉就和他们敌对,徐州的曹操也有招安的机会。

所以唯独剩个荆州,要把刘表收拾掉。

始皇接下来要做的不多,只要将自己的好名声发扬光大即可。

他得让全天下都觉得他秦司徒是个绝顶好官,好到就算他篡位了,万民也依然会闭眼吹就该秦司徒当皇帝的那种地步。

这件事没什么难度。

饱受灾害和战乱的黎民百姓要求很低,只要让他们接下来数年都能安居乐业,再整顿一些朝廷乱象就行了。

恰好,除却明年的蝗灾之外,往后十多年都不再有灾害记载于史册。

在庶民看来,这就是秦司徒将天下治理得海晏河清。而司徒篡位之后,天下也依旧不生灾异,说明连老天爷都认可了他。

汉朝皇帝自己搞天人感应,导致天下灾害和帝王不修德行挂上钩,现在正好被始皇拿来利用。

扶苏一本正经地分析:

“汉末皇帝昏聩,因而灾害四起。自秦司徒主政后,灾难渐渐平息。初年仍有灾害降世,乃是因为皇帝干政的缘故。”

等三年后秦司徒站稳脚跟,政皆出自其手,不再有皇帝插足,便没了灾祸。

而三年之后,也是各地诸侯被削没了的时候。有诸侯存在才需要维持忠臣人设,地方诸侯全灭自然就不用装了。

始皇听着他那个“皇帝干政”的评断,不由失笑。

人活得久了真是什么词都能听见。

听过太后干政、宦官干政,头一次听说皇帝也能用干政这个说法的。

始皇让他不许乱说:

“你莫不是忘了其他位面有史书记载过的名言‘陛下何故造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