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33章</h1>
赵惠文王现在才三两岁呢。
始皇只是想叫赵武灵王感同身受一下,赵王要杀他爱子,他也以牙还牙,让赵王知道没事别动旁人的逆鳞。
何况都是儿子,怎么他成年的儿子杀得,赵王年幼的儿子杀不得?他家阿苏如今的形象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人,同样没长大。
始皇冷酷地说:
“朕不在乎他们怎么骂朕。”
扶苏只好继续劝:
“杀了公子何也不过是叫赵王痛苦而已,对我大秦并无好处。想叫赵王悲痛,只需杀了他的爱妻即可。待他痛不欲生,再将他杀了。届时赵国只剩几名幼年公子,赵国便可覆灭。”
赵武灵王一家肯定是不能留的,灭赵时迟早要杀,所以赵王夫妻早一步上路还是晚一步上路没什么区别。
扶苏认为可以借机引起赵国内乱。
公子何是赵王次子,次子才两三岁,长子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赵王一死,幼主上位,赵国还有什么未来可言?
王后孟姚肯定不能留,哪怕王后似乎没什么治国理政的才能,但以防万一还是杀了比较好。
万一这个孟姚是隐藏的宣太后式人物,把赵国救起来了,可就白折腾一场。
扶苏还道:
“是赵武灵王派人刺杀我,又不是他儿子派的人。父亲不如精准针对赵武灵王,第二名刺客就派去杀他好了。”
扶苏倒不至于道德高尚地推崇什么大人造孽不牵连孩子,古代不讲这个,都是习惯性连坐和斩草除根的。
等赵国灭亡时,赵王之子大概率也得被处死,那时对方依然是个孩子。
扶苏在意的一直是父亲的风评和清誉。
始皇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
“也罢,那就放过赵惠文王一马。”
赵王遣刺客来秦,秦国以其人之道还之,双方扯平。是以当赵王后被刺死的消息传出去时,各国风平浪静,无人在意。
只有赵王独自痛苦:
“秦王实在睚眦必报!”
结果天外人还夸秦王:
“秦王都没杀你小儿子,他已经够宽容的了。本来你杀他儿子,他杀你儿子,很公平的。”
随后又感叹:
“王后真倒霉,无妄之灾啊。无论秦王报复到她头上还是她儿子头上,都是她在遭殃,明明干坏事的是她老公。”
论坛上为此还开了个帖吵架。
有人觉得王后享受了这个身份带来的尊荣,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
也有人觉得王后就是个不插手前朝的无辜女子,除了以色侍人什么都不懂,不应该对她太过苛责。
还有人站在原王后韩姬和原太子赵章的立场上,认为她不算什么好人,死了活该。
不过关于后宫争斗这一点,大部分人认为成王败寇,孟姚也没干过什么坏事。要是赵国因为废长立幼搞得亡国了,还能稍微骂她两句,否则人家追求更高的地位也是人之常情。
玩家们还在吵呢,赵王遇刺身亡的消息也传来了。
众人:……
原以为秦王只是想以牙还牙,让赵王痛不欲生。结果秦王够狠的,始作俑者赵王也没放过。
现在再回头来看秦王派人刺杀孟姚的事情,总觉得好像并不只是为了泄愤。
若秦王是单纯睚眦必报的话,他应该会先杀公子何再杀赵王。但他现在精准杀了两个成年人,一个是王后一个是国君。
这已经不是复仇行为了,这是政治行为。
东南四国还在争夺吴地呢,冷不丁一回神发现,九国里已经死了一个国君了。热血上头的他们瞬间清醒过来,偏偏秦王是合理复仇,无可指摘。
燕王神色凝重:
“赵国要乱了!”
赵国臣子现在必须要做出抉择,让谁来继承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