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揉了揉眉心,决定再找楚王说说。
——自秦军久攻燕地不退起,各国就看出来了。秦国根本不是被人调动了军队,攻燕压根就是秦王自己的意思。
所以苏秦对楚王说道:
“秦国即将灭燕,届时天下再无人能阻拦暴秦,大王莫非愿意看到秦国坐大?”
别老盯着魏齐那点地盘了,真正的大敌分明在西边。不先团结众人的力量把秦国灭了,楚王你在想什么呢?
楚王却觉得苏秦拿他当傻子糊弄。
秦国跑去吞并贫瘠的燕国,就算真把燕国吞了,也不过是看着地盘大而已。
到时候整个秦国地界都是什么地方?苦寒的陇西和燕地,赵国北部同样贫瘠的大片领土,没有郑国渠的关中,外加一个独苗苗粮仓巴蜀。
难道一统天下最后是比谁领土更大、谁就不战而胜吗?秦国要粮没粮,要人没人,要资源没资源,打什么?
光靠一个巴蜀哪里能支撑秦国吞并天下,坐拥中原的国家明显比它更有优势。只要他们楚国吞掉富庶且人多的三晋和齐地,就不怕秦国。
楚王认为,比起和秦国死磕,当然是灭魏和灭齐比较重要。
他现在已经趁着秦国不备吞了韩国的地盘,秦国连韩地都丢了,哈,不足为惧!
楚王笑了一声:
“等秦王再弄出个郑国渠,寡人再来忌惮他吧。”
苏秦:……
苏秦暗骂一句蠢货。
吴起都跑了,楚国拿什么吞并魏齐?在梦里吞吗?
夸你胖你还喘上了,真以为楚国军队多厉害呢。楚国还好意思笑话秦国是看起来地盘大其实不足为惧,他看楚国才是这样的。
楚地看似广袤,军队实力却不好说。楚王丢了吴起之后,用尽办法维持住了变法的推行。
他自以为让其他将领继续用吴起的法子练兵,带出来的军队就依然能成为史册记载中那个攻无不克的大军。
佐证就是楚军确实比以前更厉害了,肉眼可见地战斗力飙升。
但是楚王到底知不知道,大军拥有百战百胜的潜力,和大军真的能百战百胜是两码事?没有吴起当主将,楚国还真不一定能打嬴敌人。
就不说和兵强将广的秦国打了,光打个魏国,苏秦就觉得够呛。
要知道,魏国现在是有庞涓的,孙膑却不在此地。楚国现在有谁敢说一定能击败庞涓吗?庞涓这大半年来操练魏武卒可没懈怠过。
跟膨胀的楚王谈不拢,苏秦决定再去找齐王试试。
齐王倒是听进去苏秦的担忧了。
齐王思忖片刻:
“秦国虽然粮仓不足,光一个巴蜀支撑不了它吞并天下。然如今有天外人协助,不可单纯按照过往的经验评断。”
苏秦大松一口气,觉得自己总算遇到了一个正常国君。
他怀疑楚王被国内贵族气昏了头,脑子不清醒了。
不然没法解释楚王为什么能如此自负。
管仲却忽然开口询问:
“楚国没有大将?你如何确定的?”
苏秦理所当然地说:
“吴起已经离开楚国了。”
管仲摇了摇头:
“我猜,楚国应该已经招揽到了其他大将,这才是楚王不重视秦国威胁的底气。”
苏秦一惊,凝眉沉思,片刻后他忽然想起一个被所有人忽略了许久的人物。
他惊愕道:
“吴国的孙武?!”
起初吴王阖闾能成就一番霸业,少不得伍子胥和孙武的协助。后来夫差继位,也是靠着他们击败了越国,让勾践成为吴王的仆从。
后来夫差自己作死,赐死了伍子胥。孙武和伍子胥是好友,于是选择离开吴国,归隐乡间。
等越国反击吴国时,失去两名大将的吴国哪里挡得住文仲和范蠡的联手。
可,如今吴国的时间线在勾践入吴为质的时期。那个时候距离伍子胥身死还有好几年呢,孙武自然也在。
只是当时各国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伍子胥和孙武也提前知道了自己的下场。经过孙武的劝说,伍子胥选择放弃吴王,和好友离开了。
之后两人去了哪里,外界就不清楚了。
也是因为失去了二人的协助,吴王再一次被越王击败,身死国灭。
苏秦定了定神:
“吴楚之间有大仇,当初两人协助吴王阖闾攻楚时,楚王的姻亲秦国出兵援助,击退了吴国的军队。阖闾的霸业因此夭折,吴国深恨之,是以夫差继位后才立志要向楚国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