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长辈的总有一些特权。
比如孝公就可以仗着自己年纪大是个老人家,强行改变话题,缓解自己的尴尬。而始皇作为晚辈,也不好不给他这个面子、还故意把话题拉回去。
毕竟他也不是什么缺德的嬴稷扶苏这类人。
秦渠梁假装无事发生地催促道:
“快让我看看阿苏,阿苏现在在做什么?有没有想念爷爷?”
扶苏就要兴奋地喊爷爷,想起爸爸要他优雅端庄,只好克制住激动的心情,稳重地对着调转过来的手机镜头问了一句安。
“祖父,早上好。”
秦渠梁有些意外:
“秦政你对我乖孙做了什么?怎么他现在看到我都不热情了,是不是你嫉妒乖宝和我亲近,故意的?”
始皇充耳不闻,只吩咐扶苏:
“前几日你应当也玩够了,今日下午开始要认真进学了。”
扶苏点头:
“好的,爸爸。”
秦渠梁继续抗议:
“为什么喊他还是喊爸爸,喊我就变成祖父了?”
喊得那么正式显得一点都不亲昵,差评,他不满意。他拒绝区别对待,要喊就一起喊。
始皇还不习惯爸爸这个称呼呢。
他顺势叮嘱儿子:
“听见了吗?以后要喊父亲。”
扶苏眨了眨眼:
“可是这样听着好生疏。”
始皇不这么觉得,他的儿女一直都是这么喊他的。不过太子确实有更亲昵的称谓,是其他儿女一般不会喊的。
于是始皇又借机表示:
“那你私下里可以喊阿父。”
顿了顿,补上了一句“其他人都是喊爹、爸爸、父亲的,没有人喊阿父”。
确实,现代人一般都喊爸爸,有些地方则保留了爹的称呼,书面和正式场合则会说“我父亲如何如何”。
扶苏一听独一无二,立刻上钩:
“阿父!”
画外音里秦渠梁十分不满:
“阿苏,爷爷真是白疼你了。你不肯喊父亲倒是肯喊祖父,怎么不觉得祖父听着生疏?”
可惜无人理会。
始皇直接挂断了通话。
孝公想看孙辈,他已经让对方看到了。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好聊的,免得打扰儿子吃饭。
始皇面不改色地收起手机:
“饭菜要凉了。”
扶苏重新拿起筷子:
“那阿父也快点吃饭吧。”
吃完一顿早午饭,才过十一点。始皇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书本,开始陪儿子学习。
以前教导儿子的任务都被他交给了先生们,自己只偶尔考较一番。如今他清闲着,倒是兴致勃勃起来。
不过严格说来,先生也是在扶苏打好基础后才来教导的。在此之前,扶苏跟在父亲身边自己翻史书看,自学了不少东西,走的根本不是正常小孩的学习路线。
这次始皇决定参考一下现代教育。
扶苏看着面前摆着的两本一年级课本,语文和数学。旁边还有二年级的,随时准备续上。
可见父亲对他的期许极高,认为他肯定能迅速学完一年级,开始上二年级课程。
当然,这些小学课程确实很简单。
始皇翻了一遍,就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要教的。扶苏唯独不认识的可能是拼音,可拼音是根据现代发音总结的。
事实上老秦人们一直在说先秦雅言。
历史上大秦一统天下后,统一的语言具体是哪种不好说。毕竟先秦时期有至少八种语言,雅言和各国方言,其中楚国的方言可能还能细分出一堆差异巨大的品类。
不过各国贵族之间交流基本还是使用雅言这个通用语的,只是贵族们不太愿意把雅言教导给庶民,所以也说不好庶民间的官话到底是被选定成了雅言还是秦国方言。
但秦政所在的位面选定的是雅言。
进入地府之后,地府光屏自带翻译功能。这种翻译是直接转换使用者看见的文字和听见的语言,所以父子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依旧没有改变自己使用的文字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