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97章(1 / 2)

“奸臣之子,我等耻于与你为伍!”

屋中的几个人骂骂咧咧地追出来。

郭超或许是被踹得狠了,一时之间爬不起来,神色却颇有几分硬气,仰面嗤笑一声,说:“这好办,你们可以辞官啊。一群蠢材,什么是奸臣?什么是忠臣?无非是君王犯了疑心病,想处置功臣,又不愿意担上坏名声。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奸臣跳出来进谗言,替君王把事办了。天下人都咒骂这个奸佞的臣子,认为他蒙蔽了原本英明的君王,害得忠臣蒙冤。家父只是恰好赶上了。他是忠是奸,是贤是愚,岂能由得他来选择?你们怎知在赵王心中家父不是为君分忧的忠臣呢?”

赵琨怔了一下,他从来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历史事件——立场不同、时间段不同,忠臣和奸臣也是相对的?

那他每次为岳飞惋惜,唾弃秦桧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派秦桧议和的宋高宗赵构也附带上?岳飞是因为想要迎回二帝,才死于“莫须有”的罪名吧?

还有一个叫裴矩的人,他是隋朝的奸佞,却是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gt唐朝的忠臣。

司马光评价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不过,不管郭超怎么狡辩,如何掩饰,事实就是郭开身为赵国高官,却收了秦使的贿赂,是个卖国求荣的国贼。大秦的官吏,很多都来自六国,有些甚至是出使秦国的使臣,因为有能力有才华,被强行扣留,无奈领了官职。所以降臣不会被歧视,降臣中吃里扒外的卖国贼才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因为谁也不敢放心地把后背交给一个有前科的叛徒。

那几个打人的御史听了郭超的话,怒发冲冠,又要抬脚去踹郭超。

赵琨连忙大喝一声:“且慢!”

茅焦使了个眼色,众人纷纷止步,开始打量赵琨,随即有人认出了他,“镐池君?”

赵琨扶起郭超,淡淡地瞥了他们一眼,道:“私人恩怨不要带入官署,散值(下班)以后,你们几个每人写一份自省书(检讨),明天交给我。”

赵琨说完,并不看那几个人的反应,而是直接负着手迈过门槛,穿过大厅,去后面的休息室换上官服。在正堂中找到属于他位置,随手翻了一下几案上堆积的文书。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被这些御史劝谏最多的人居然是秦王政,平均每出宫一次,就要被劝谏一次。被弹劾最多的高官居然是尉缭,打镐池君小报告的居然也不少。不得不说,这帮御史是真的勇。至于有多少是忧国忧民、直言不讳,又有多少是沽名钓誉、党同伐异?赵琨就不清楚了。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一窝都很勇,就连郭超看起来也不怎么熊,那就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不愧是王绾带出来的御史,一个个当真敢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