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7章(1 / 2)

<h1>第7章</h1>

他望着的是一盘高高垒起的青枣,表皮光润,清香沁人,一看即知可口多汁;但可口与否并不是关键,关键在它的大小。多次选育杂交之中,这种新型枣子已经近似于成年人的拳头,几乎可以与苹果相比。而这个体型,又恰恰戳中了皇帝的某种痛处。

“哎呀。”他听到穆祺轻轻说:“我记得刘先生是最喜欢吃枣子的,要不要尝一尝?”

刘先生的脸抽得更厉害了。他为什么最喜欢吃枣子?——因为在汉代方术的秘诀里,常吃枣子是可以成仙的!

当然,仅仅迷信方术大吃枣子其实也没有什么,要命的是当年方士李少君入宫忽悠显贵,就宣称自己在东海遇见了仙人安期生,见到仙人吃的枣子巨大如瓜;而皇帝居然被这样的话骗得团团乱转,真拨经费给方士到海外找神仙——这样的举止当年还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稍稍回想,真是尴尬得连脚趾都要抠得邦紧。

什么叫做可以上历史书的社死啊?

毫无疑问,穆祺轻描淡写点这一句,就是在暗戳戳的阴阳怪气,就是在回敬这几个月皇帝私底下的小动作。武帝尴尬而又不快,目光不觉凌厉。但穆祺神色自若,略无变动。

显然,这个话题再撕扯下去,只会对皇帝更加不利。而且以往日的表现的性情来看,要是真把穆祺惹毛了,这人搞不好还会花上一笔给这枣子冠名,就叫“安期生枣”,保证刘先生在死后两千年还能转着圈的丢人。

一念及此,刘先生也只能忍耐了:

“你要带我们看的到底是什么?麻烦动作快一些!”

第6章

穿过长廊,他们在标牌的指示下走到户外,被工作人员指引到用栏杆隔开的试验田。风和日丽,天气晴朗,谷物的香气像浪潮一样涌来,皇帝站在田埂上眺望,神色却渐渐迷茫了。

他道:“……这是什么?”

穆祺道:“这是水稻。”

皇帝不会不认得水稻,可是……

“什么水稻能——”

什么水稻能这么粗、这么茂盛,结出这么多的稻穗?皇帝扫过广袤的田野,看到密集而饱满的谷穗从茎干处垂落,压得这些粗壮的稻秆沉沉低下头去——两千年的水稻还是矮小、枯瘦、果实稀疏的植株,一根稻杆要是能生出五六根稻穗,那就是可以上史书的祥瑞,要供奉入太庙的“嘉禾”。而这片实验田中,能够孽生十几根稻穗以上的超大号嘉禾则遍地都是,穗条更是根根饱满,结实累累……

皇帝停了一停,终于道:

“……可是,幸福村种的那些稻谷,远没有这里这么好。”

“因为那就不是种来收粮食的。”穆祺平静道:“我和陛下说过吧,幸福村基本是靠手工品和旅游过活,村外那些稻田的最大用处,是为城里自驾的游客展现田园风光,方便拍照出片,偶尔再卖一卖高价有机产品而已……”

没错,城郊的耕地名义上还是农村,但主业早就转型到了第三产业。除了极少部分土地自种自吃卖点农家菜以外,大部分稻田优先满足的都是审美价值。村民选种的水稻既不抗旱也不高产,但开的稻花却特别茂盛、香气特别好闻。夏天时“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游客拖家带口来住几天农家乐,什么成本都赚回来了。

当然,这样除好看以外毫无用处的作物,总会给不明就里的人带来一点误导。比如皇帝亲自考察了幸福村的田地与水利,就未尝没有生出某种“也不过如此”的心理;先入为主的见解已经牢不可破,所以执念才如此坚固,以至于吉光片羽中窥见的外界景象,根本不足以扭转

某种意义上,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武帝还是被超时代的幻想所蒙蔽了,他以为他亲眼看到的已经是所谓“农业生产”的全部。但事实上,那只是充沛的物质极度外溢之后,现代世界自己为自己编造的美丽假象,整个文明童心泛滥的家家酒;而真正负责“先进生产力”、“物资生产”、“资源分配”的部分,则是农业基地里的育种技术、重工业厂里的精密农机,及化工系统内庞大的有机合成产业链。

这种体系太复杂、太完善了,以至于可以隐匿在温情脉脉的外衣下静默无声的运行,甚至不打搅大多数无关者的现代生活;两百年前没有人敢忽视农业生产,“不辨菽麦”是绝对的亡国之兆;而两百年后,一个平凡的市民如果愿意,是真可以认为食物是从超市中自己长出来的——这种见解很可笑、很浅薄、很不堪一击,但大多数人就是可以抱着这种浅薄生活下去,而不产生致命的影响。

当然,现在他们参观的稻田也不过只是体系的冰山一角而已,但仅仅只是这冰山一角,也足以昭示出整个农业生产链条的精密、复杂、高效;它可绝不是什么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而是以现代技术组织起的强力机器。人家愿意童心泛滥地给自己办家家酒那是人家的事,外人要是拎不清楚,那可就太糊涂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