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83章</h1>
老登没有回话, 穆祺也并不期待他的捧哏,他自顾自接了下去:
“归根到底, 技术只是技术,技术不是自成的神迹。技术需要人来运用,而人运用技术的方式,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魏晋南北朝演示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世家高门证明了,造纸术同样可以用来控制知识的流动。”
用造纸术来控制知识的流动,这在各种意义上听起来都相当魔幻。但在历史上却绝非不可能。魏晋高门掌控仕途,依靠的是所谓“经术传家”的释经权垄断;如弘农杨氏兴于《欧阳尚书》;汝南袁氏兴于《孟氏易经》,父子相继,世代相传,累世专攻一经,完全掌握了对儒家学术的释读。不过,儒家经典又不是武林秘籍,《尚书》、《易经》的原典在市面上亦并不罕见,真正帮助世家垄断学术地位的,是对经典的引申、比拟、再诠释,是高门数代人上百年所精心打造的话语体系——而这一整套复杂的体系,都需要有廉价、轻便、高效的物质作为载体,比如说纸。
西汉的大儒拼死拼活,传下来的《公羊春秋》、《左氏春秋》释读,顶多也不过十余万字,聪颖高明的寒门子弟,靠着悄悄偷学死记硬背,背也能把精髓给背下来,如果时运凑巧,不是不能迈过那一道青云直上的门槛;可至东汉晚期以后,各家所传的经术注释长篇累牍,动辄数十万乃至百万字,那就完全超越了人力可以记诵的范围,也为学术分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了讨厌的、放羊放猪的野生天才出来捣乱,大家排排坐分果果,彼此吹捧赞扬,日子当然好过得多了。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得是纸——孔老夫子钻研学术钻研了一辈子,毕生的成果也不过就是撰写《春秋》、编订《尚书》、精选《诗经》、注释《易经》,能有几本书也就不错了;而魏晋高门大姓嗑药行散、扪虱而谈,居然各个都能整出琳琅满目的私家著作、典籍高论;这显然不是后辈的智慧吊打了祖宗一千倍,而是时代诞生出了更方便这些人发癫、灌水、制造学术垃圾,通过庞大信息来垄断知识的工具。
廉价的知识载体居然变成了垄断知识的工具,这在各种意义上都能算是地狱笑话。不过地狱笑话只是过于地狱,却并不违背逻辑。因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也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穆祺屈指敲一敲桌板,为陛下引述他并不陌生的条文:“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它……比创作技术更重要的是由谁来掌握技术——在造纸术上是这样,在金属冶炼技术上同样是这样。”
他晃了晃手中夹着的那枚铜板,再明白不过的向皇帝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仅仅只是粗浅的一点冶金术进步,就能在钱币伪造上取得如此大的跃升——人类的智慧还真是无穷无尽。”穆祺啧啧感叹:“那么,如果冶金技术再来一个大进步,结果又会如何呢?”
毫无疑问,随着上林苑内的炼钢流程扩散,更多更完善的化学知识会逐渐外流,大大提升大汉的整体冶金水平。而以盗铸者的聪明才智,想必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迭代出更先进、更高明、更不易察觉的伪造工艺。到了那个时候,大汉的金融市场,恐怕就……
老登的脸变得很难看了。
他沉默片刻,终于开口:
“你们那个世界的技术,可是要高明得多。”
你们那个世界的技术要高明得多,为什么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实际上,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要大得多。”穆祺从容道:“高技术、低生活,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每前进一步,都让人对赛博朋克的未来更恐惧一份。至于到底能不能规避这个未来,其实也是未知之数——毕竟,已经有失败的例子摆在眼前了。”
如果将标准放宽一点,那魏晋南北朝无疑就是一个标准的、被技术反噬的朋克世界——醉生梦死的上层、近乎崩溃的社会秩序、完全堵塞的上升渠道,以及被大量滥用的低配版毒品——五石散怎么了?五石散也能上瘾!——事实证明,除了脑机接口这种新鲜玩意儿实在搞不出来以外,人类两千年后所幻想出的一切高技术下的剥削手段,都已经被中古时代的先民逐一实践过了。想象力跟不上魔幻现实的发展,历史就是如此残酷。
信息技术失控后反噬出的社会叫做赛博朋克,那造纸术失控后反噬出的社会大抵应该叫做白纸朋克——事实证明,只要完全掌握了一项关键技术,那无论这个技术多么简单、初级,都可以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一个完全扭曲的体系。
技术是用来塑造这个世界的,你不努力学习技术和运用技术,不奋力夺取技术的控制权,那就等于拱手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最不喜欢的人;到时候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当然也就轮不到你说了算了;一切的后果,都只能是历史共业,默然承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