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13章(1 / 2)

<h1>第213章</h1>

“非常有创意,非常了不起。”穆祺啧啧称赞,发自内心的感到钦佩:“真正是做到了因地制宜的东西——铁针铁盆,确实是开拓了新的市场。”

先前演示技术的时候,上林苑中试制的都是刀剑弓弩一类的武器,这一方面是为了给甲方交差(毕竟他们游说皇帝的主要思路,就是这套工业化体系可以“富国强兵”),另一边也是盯准了现有的广阔天地——大汉的士人们是很喜欢佩剑的,刀剑市场的规模实在不算小;但铁针铁盆,则无异又是另一个思路,意味着铁器市场继续下沉,由礼器武器而扩张至家务领域,所谓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铁盆铁针当然是蚊子腿上的肉;但再小的肉也是肉,吃到嘴里总不嫌少;再说了,相较于高大上的盔甲刀剑各色礼器,贴身可见的铁盆铁针铁斧铁锅,恐怕才是大部分人真正可以感受到的,所谓技术的变化。

感受到了技术的变化,才愿意为技术投资;愿意为技术投资,才有技术后续的进步,工业进步的难点,就在于这个要命的循环上——艰难、缓慢,有的时候甚至还不能被人理解——比如现在不自觉皱起眉的皇帝。

他冷冷道:“这么一点破烂流丢,朕实在没看出什么了不得来。”

呈上来的这几根铁针,那是既歪扭、又短粗,针头上还星星点点、锈迹斑斑,卖相上实在不算好看,不要说远远比不上宫中精美的骨针、玉针;就是和档次差一些的青铜针,那都是绝不能相较的。

喔当然,皇帝平生所见过档次最低、最为简陋的器具,大概也就是在诸侯府邸上做客时偶然瞥到过的那一点小玩意儿;其发言的参考性还不如他小舅子的半根毛;而且,就是这样“何不食肉糜”的发言,也显然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陛下说得不错。”穆祺从容道:“可是陛下大概疏忽了一点——先前我已经问过下去巡访的使者,这些人异口同声,都说下面铁针的价格,只要一枚铜钱,便能买到十根以上。而在两年以前,关中一枚骨针的价格,还在半枚铜钱左右呢。”

“一枚铜钱十根,和半枚铜钱一根,这中间的差价,那可实在是不小呢。”

还好,皇帝再怎么养尊处优,还没有堕落到连基础常识都沦丧殆尽的地步。所以他默然片刻,并没有就这句话本身提出什么质疑。只是道:

“针头线脑,这么一点细微的变动而已。能够有多大的效用?”

穆祺露出了微笑。

“那就要等后面再仔细看看了。”他曼声道。

是的,虽然心中有种种猜想,但在没有详细查明之前,一切猜想都还只能是猜想。因此,他们还需要更详细、更准确,更进一步的调查。

不过还好,或许是出于体谅,或许是想换一换口味;这一次牵头调查的终于不是各位怨种内臣、苦逼使者了;皇帝御笔亲点,确定这一次调查由刚刚长成的太子牵头,到各处去“一一细看”,理由是太子在上林苑中陆陆续续也学了几年,如今也该出去见一见世面,知道知道人间疾苦。

所谓“见一见世面”,在大汉一朝绝不是什么稀罕的措辞;当今圣上年轻时就很喜欢以平阳侯的名义出去见世面,具体世面见没见到不得而知,但所过之处的鸡犬牛马却是扫荡一空,堪称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惹得关中抱怨四起,大大损害了平阳侯的名誉,也搞得皇帝的亲姐不满之至,并在私下里为天子的行径做了最精准的定性:

“什么微服私访,我看就是偷人鸡吃!”

不过,人总是不能互相理解的,哪怕面对的是另一个自己。二十岁时的皇帝浪来浪去,四处“私访”,觉得到处策马闲逛四处打猎打不到猎就偷鸡吃简直是平生最快乐的事情;但现在的皇帝却绝不能容忍他的宝贝太子下去偷鸡吃——哪怕偷鸡摸狗是从高皇帝就延续下来的光辉传统。

所以,皇帝此次派太子巡防,那就真是巡防,而不是干些什么别的;他下令为太子配备属官、侍卫、文书,允许太子使用一半的天子仪仗,又反复降旨,谆谆教诲,要求太子在寻访中“克己复礼”,多多向尊长师保们学习,磨砺自己、提升自己,不负天地祖宗的厚望。

说实话,想起圣上往年的光辉事迹,显赫声名,这样冠冕堂皇的发言只能叫人尴尬;也就是欺负太子还小知道得不多,居然还好意思叫他学习天子,真是脸皮厚如长安城墙;不过,相比起上谕中的另一个安排,那这个发言的离谱也要向后退上一步了——因为皇帝为太子安排的“保傅”,让他随行请教学习的榜样,居然不是多年来以忠实笃厚著称的万石君石庆,也不是汲黯等抗言直谏的名臣,甚至不是时常伴驾的文学富盛之士,而是——而是几个方士?

不错,当年三月,皇帝赐予穆氏等人节杖、宝剑,命他们随行护持太子,逶迤出京而去了。

因为圣旨明文规定,要求方士们随行教诲太子,所以穆祺预备了足够的材料,在行程中每两日与皇太子见上一面,继续教导从数学物理到天文地理,诸多各派大儒们知之甚少的秘传知识,所谓多对一辅导查漏补缺,绝不叫孩子在起跑线上有一点的疏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