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日送你回去。”她非得去一趟才能安心,赵苏自然不会拦着。
没想到,只不过一夜之间,人参能够救命之说,已经风靡咸阳,几个去辽东挖过人参的人家,已经被络绎不绝的访客给包围了。最夸张的是有人直接抬了两箱黄金上门,只求转让一支人参,多少钱你开口,绝不还价。
开玩笑,能救命的神物从来是有市无价的,不趁着现在手快搞一支存起来,等大家都行动起来,哪儿还有你的份。
蒙家的大门口围着数不清的人来投拜贴,好在赵苏和蒙梨的马车直接从大门进去,不然估计又要引起一轮轰动,按扶苏公子和这几家人的关系,肯定也收藏有人参。
只是皇宫他们进不去,已经有人在盘算,等到公子回新村,怎么也要厚着脸皮上门求上一求。
“怎么疯成这样?”见了老丈人,赵苏指了指门口的方向,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等听完才知道,竟然是人参惹来的热闹,苦笑道:“我忽然觉得青桐宫也挺好的,再多待些日子也行。”
蒙恬哈哈大笑,“你就别想躲清闲了,老夫不日将回九郡驻守,棉花的事我们不懂,反正公子怎么交待定当怎么配合便是。至于孜然,老夫一定会细细寻访,若是能寻到,立刻快马加鞭给你送去。”
“多谢岳父大人成全,不过快马加鞭大可不必,也不用将士们专门去寻访,顺便即可,顺便即可。”他可不想被史书记上一笔,然后被人嘲笑千年。
“孜然与棉花不同,孜然就是为了满足小婿的一点口腹之欲,不值一提。千万不要因为这点小事,就劳动太多人,若是父皇知道了,估计小婿的屁股都得开花。”
赵苏再三解释,也不知道蒙恬信了没有,反正表面上,他是信了。
第121章 求娶 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蒙梨得知父亲又要离开的消息, 很不开心,不过也有好消息。蒙恬去九郡驻守,长子蒙振会带着全家返回咸阳。
“大哥全家都要回来, 太好了。”蒙梨掰着手指头算,还要等多长时间。
“现在还不能肯定, 就算回来,也要到下半年。”蒙恬看着女儿, 再看一眼公子, 很是欣慰。
“对了, 有件事,我一直准备找时间跟您说。”赵苏眼见丈人要去九郡, 赶紧把自己设计的图纸拿出来, 无他,马鞍而已。
其他的武器,他只知道表象, 得回新村和石铁火他们讨论一下,才能最终定下图纸。但马鞍就不需要了, 他自己随手一画, 就能跃然纸上。
“这是……”蒙恬一看,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他是军人, 最知道马鞍的好处。
蒙梨一看这俩人讨论上了,摇摇头去了内院,找母亲说话。
“马鞍可以让骑乘的人解放双手, 对战的时候,多出一只手,想必胜算更大。”
蒙恬再次大笑起来, “何止是胜算更大,若是有了马鞍,还输给匈奴人,这样的窝囊废,也不配为我大秦骑兵。”
骑兵从来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匈奴为什么能和中原纠缠这么多年,最大的依仗就是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皆是骑兵。快如闪电,来去如风,速度就是他们活下来的本钱。
对战的时候,他们兵器没有秦军精良,但和马匹的配合度更好,就如同长在马背上一样。而大秦的骑兵,无论骑术多么精湛,也无法做到长在马背上。
一个是训练出来的技能,一个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加训练,无论怎么样后者都要高出一筹。
蒙恬也并不讳言自己的短处,就算有短处又如何,不是一样把匈奴打的抱头鼠蹿。成功夺下九郡,将其变为秦国的领土。
现在有了马鞍,他敢将战线再往前推进。之前的骑兵,作战时为了不从马背上掉下来,必须一手紧抓缰绳,另一只手使用兵器。
但如果马鞍能够达到公子所说的效果,只需用脚紧夹马腹就可保持平衡,那么两只手都可以腾出来作战。马鞍就等于是帮骑兵长在了马背上,用技术抵消了天赋的加成。
“公子真是神人,神人呐。”蒙恬拿着图纸,左看右看就是舍不得放下来。不时殷勤看一眼扶苏,目光中包含深情。
赵苏只好拱手道:“不如找少府的铁器铺子,让他们打来试试。”
“如此甚好。”蒙恬就是在等这句话,简直一分钟都没耽搁,跟公子两人骑着马去了少府。
宫里出来的人跑到青桐宫,没人,经过指点又跑去蒙府,还是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