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是父亲一封又一封言辞恳切的家书,告诫他什么是为官之道。不要去挑战官场的默契,不管揭开盖子后大家死的有多难看,他们首先会齐心协力让揭盖子的人先去死。
赵苏走了,带着矛盾的心情,顺便让得运将叫化鸡给蒙振送去,“免得浪费了。”
蒙振吃了叫化鸡,翌日便提出李由,理由是他要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能用的人。
想到当地驻军烂成一滩泥,皇帝默认了蒙振的举动。
赵苏遥望阴山,他听说这几天收到的奏折都在请罪,许多地方都开始剿匪。三川郡发生的事倒是传的够快,也传的够远。
“公子,这不是好消息吗?为什么还是不开心。”韩书靠过来,和他一起遥望阴山。
“要是他们真心剿匪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剿不到足够多的匪,又想立功呢?”既然皇帝表明了态度,各地郡守肯定会去做,还会用力的做。但有时候太用力,未必是好事。
韩书立刻接道:“杀良冒功?公子是担心这个。”
赵功不吭声,心想也许是自己的心理太过阴暗。不过,他宁愿事前阴暗一点,也不想事后后悔。
干脆去找蒙毅,自从不争左相之后,蒙毅又变回了正常睿智的蒙大人,和一心替晚辈着想的扶苏公子的娘家叔父。
“让采风组盯紧一点,这个没有问题。”这么一点小事,蒙毅是肯定会答应的。
赵苏又直接上折给秦皇,建议杨瑞和带着军队剿匪,反正大军呆着也是呆着,不如用来磨一磨刀,拿匪徒保持一下状态,也是不错的嘛。
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写信给杨瑞和,给他一些意见,相信他还是能听进去一二的。
“先让各地驻军去做,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再让杨瑞和跟进。”秦皇算是间接同意了这个方案,但还是准备先给当地驻军一个面子。
蒙振和李由回来了,带回大当家的人头,活捉二当家,剿杀匪徒近百人,俘虏七百多人。小小一个山寨,就聚拢了上千人的队伍。而在三川郡内,阴山并不是唯一的一座匪寨。
推及全国,算一算人数,赵苏都替秦皇脸绿,这数量有点太吓人了。
秦皇果然脸绿,不过不是因为被数量吓的,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事能吓倒他了。以一国之力对抗六国他都做到了,土匪强盗就是再多,那也只是土鸡瓦狗。
脸绿是因为,大当家是太监。民间是没有太监的,太监只出自王宫。
大当家就是出自旧六国王宫的太监,光这一点不算什么,可蒙振还搜出了金印,虎符,甚至是旧国君的一封圣旨。
圣旨加封这个太监为护国大将军,将国君的印信,还有虎符都交给他,就是希望他能够积蓄力量招兵买马,然后等待复国的机会。
这一锤砸的够瓷实的,人人都知道晁炀完了,不光他而是整个晁家都完蛋了。如果是一般的匪徒,也许晁炀自己死了也就罢了。但涉及到谋反复国,性质完全不一样。
秦皇深深看了一眼扶苏,他在马车上只说了一句话,结果一语成谶。
赵苏也没想到,自己害怕秦皇不重视的诛心之语,竟然真就锤出一个准备复国造反的准反贼。
看着秦皇别有深意的目光,赵苏苦笑,心想这种巧合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等待机会复国的土匪窝,数量真的很多。
不过也好,这样秦皇就能更加重视自己的提议,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救命。
阴山匪乱一案,经过审理,在赵苏的强烈要求下,将确定手里有过人命的匪徒明正典刑。一郡之地,百姓扶老携幼来看行刑,特别是家中有人丧命在他们手里的,哭声震天。
剩下的匪徒一律发配去修皇陵,不然就是去修长城,用一辈子赎罪去吧。
晁炀诛三族,王阳腰斩,全族发配闽越。
李由将功赎过,暂免死罪,先留在三川郡任代理郡尉,等到三川郡没有山匪的那一天,再来论罪。
众人看向扶苏公子,不少人心中暗叹扶苏公子果然仁义。若不是公子相劝,李由就算死罪能免,也绝不可能是现在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