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11章(1 / 2)

<h1>第111章</h1>

让朕看看,这回朕的两个臣子会怎么掐架?

李隆基享受着不被天幕背刺的短暂的快乐的时光。

他逐渐在天幕之中发现了乐趣,比如看天幕背刺别人。

【我们说了,张说在封禅的过程中达成了五杀成就,得罪了许多的人。这事宇文融自然也知道。但此时的他只能确定张说比如曾经在朝中有威严了,宇文融更想确定的是现在李隆基对张说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在开元十四年,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这件事可以说微不足道,但宇文融却从中揣度出了李隆基对张说的态度。】

【这件小事关于两个人的任命。李隆基接连发了两道诏书,任命崔日知为左羽大将军,任命崔隐甫为御史大夫。】

【这任命平平无奇,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决定。但如果我们把这任命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场任命并不简单。】

【李隆基最开始看上的人只有崔隐甫,这个人从地方官做起,政绩突出,算是稳扎稳打爬了上来。李隆基觉得这人不错,所以和张说商量这件事,表达了想把崔隐甫提拔上来当御史大夫的愿望。】

【但张说一听就不同意了,他直接拒绝了李隆基,这人不行,他这个人我了解,他一点文化都没有,当个武官也便罢了,怎么能到中央当御史大夫呢?我觉得十分不合适。】

【李隆基心里当然不高兴,他是看好了崔隐甫指定行,才和张说提的这个想法,怎么他看上的人到了张说的嘴巴里,被贬的一文不值呢?而且张说只拿崔隐甫没文化这个缺点来说事,张说为什么看不到他政绩也是不错的?】

【在泰山封禅的时候,李隆基就已经开始对张说不满了,但很明显,张说没有感受到李隆基对他的态度变化,反驳李隆基的想法依旧是直接了当,不带一点拐弯的。他以为现在的李隆基依旧会无条件采用他的建议。】

[只能说封禅让张说飘起来了。]

[所以人人都需要魏征。]

[是的,不仅仅是皇帝需要,那些官吏也需要。]

[张九龄就挺像张说的魏征的,但张说一次也没有听他的话。]

此时,站在天幕下的张九龄要摇了摇头。

他正直且中肯道:“张公听话了。”

在现在尚且还没有发生第二次的劝谏,所以他并不知道,要是真正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张公是否会听他一言。

但他总觉得张公是会听的。

现在的张公和天幕所讲的那个妄自尊大的张公到底还是不同了。

张九龄将这一切都归结于上一次天幕给张说带来的压力。

他是打心底认同天幕的,这是一个不错的神迹。

最起码能让被天幕提及的人时时自省。

张说听着天幕里的自己那样颐气指使对李隆基,吓得瑟瑟发抖。

“没有感受到李隆基对他的态度变化。”

“反驳李隆基的想法不带一点拐弯的。”

哎呦喂。

陛下沉默地都快变成冰碴子了你看不到吗?

他哪还敢反驳陛下啊,他现在是恨不得把心剖给他看看,以为自己辩白。

张说想上天,去把天幕说的那个张说的脑袋给掰开看看里面塞的是什么。

你但凡多看一眼陛下的眼神呢?究竟是谁给你的自信,让你飘成这个样子,都浪到了陛下的脸上了!

张说十分为天幕讲的那个自己而感到丢人。

他立马对李隆基表明自己的立场:“臣与天幕所说的张说绝不是一个人,臣每日都要三省自身……”

李隆基不说话。

张说的话音也逐渐降低。

唉,陛下的态度,猜不透啊。

他心里隐约有预感,从泰山回去之后,他这官位大约是要变动了。

此时不在封禅队伍行列的崔隐甫在家中看着天幕。

他还不待为自己即将坐上御史大夫的位置而高兴,只听到天幕模仿着张说的语气,把张说对他的不屑明晃晃给说出来了。

崔隐甫气得手舞足蹈,上下挥拳。

什么叫一点文化都没有,什么叫当个武官也就罢了?

张公才没文化,张公全家都没文化。

不要以为当了个宰相眼睛就能长到头上去!

陛下主动提议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一职,那就说明他方方面面都适合这个位置,哪里就轮到张说质疑陛下的决定了?

他张说是宰相不错,可宰相到底越不过皇帝去。

崔隐甫冷哼一声,开始记恨上了张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