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51章</h1>
【哎,他们散归散,但这好机会又被李林甫给逮住了。李林甫又开始对着空气小声说话了:“一个人呐,只要有足够的实干能力,会办事,这不就行了吗?拘泥于这个人的文化水平,才会让真正的人才流失啊。整个大唐都是陛下的,陛下想重用谁,这难道不是陛下说了算的吗?”】
【李隆基经过李林甫“无意间”的提醒,彻底清醒过来。是啊,朕是天子,朕是九五之尊,我想用拿个大臣,还需要得到张九龄的首肯了?传出去也不怕别人笑话。李隆基的腰杆再次挺直了,第二天就封牛仙客为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
[李隆基有点过分了。]
[这和对那种穷了一辈子,但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好生活的人说,你就是一辈子贫苦命有什么区别啊。]
[张九龄真惨。]
[其实也是因为张九龄不太看得上没文化的人吧?]
[李隆基真的有点无理取闹了,跟张九龄说话都没什么逻辑了。]
[他想封赏,也得找个好的理由吧。]
[感觉他后来只想凸显皇帝权威,不管对错了。]
哎呀哎呀,这是什么话!
李隆基急到浑身都热起来。
他十分焦躁。
想把天幕里的自己扯出来怒骂。
你还敢挺直了腰杆,我现在的这个腰都不敢支棱起来呢,你这个净办糊涂事的还敢站直了。
和张九龄对着干对你有什么好处?
你这是想把最后一个能说上话的忠臣给彻底逼走啊!
代入一下张九龄的视角,李隆基只觉得心寒了。
如果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你李隆基就是个次子,你不配当皇太子,你不配当皇帝。
他只会想把对面的头给锤烂。
看看啊,他都干了什么。
他居然讽刺一个寒门子弟的出身。
张爱卿他最是自傲,他这行为简直就是拿着棍子往他的背上敲。
拿出身说事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牛仙客确实没有办法和张九龄相比,这是不争的事实。
难道只有贵族出身的人,才能给朝廷卖命,才能为皇帝效忠?
这不仅仅是寒了张九龄一人之心,这话更是寒了全天下寒士的心啊。
恍然间,李隆基像是看到了大批有志之士,本欲为大唐效力,但因为听到了他的这句话,而调转头折返回去的画面。
画面之中,李隆基小小的身子追在他们后头,高声呼喊:“回来,你们回来啊!”
回过神的李隆基打了个哆嗦。
张九龄是寒门子弟,那谁是贵族出身?
李隆基深沉望着李林甫。
都是你,挑拨怪!
你害死朕了!
你自己被天幕背刺就算了,朕现在跟你站在一块被后人戳脊梁骨。
【事实上,张九龄是对的,牛仙客后来被调到中央之后,所有的事都听李林甫的,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主见,除了那个和籴法,他再也没有干出别的什么政绩了。有些人适合边疆,有些人适合中央,或许牛仙客在边疆才能真正发挥自己价值。】
[啊,原来是这样啊。]
[感觉如果不是朝廷有李林甫,牛仙客也不会唯唯诺诺,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
[要是这样的话,还是把牛仙客放在边疆吧?]
[哎,那要是这样,后来节度使手里权力大了,牛仙客得多牛逼轰轰啊。]
[再说一遍不要给节度使太多权力,不要放权给他们!李隆基懒死了自己不想干活儿。]
李隆基依旧在认真记笔记。
边记边比照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出了什么岔子。
他没有放权给节度使,他完全没有。
张说尚且还在世的时候,天幕就已经提醒过他了,那篇笔记他现在还能背下来呢。
历史的错误他不会再犯。
绝对不会。
李隆基拿着绝对认真的态度,就差指天发誓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