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54章(2 / 2)

不枉他等这么久啊,他就知道后人还是没有忘记他的,看看这不就又讨论起他了?

“搞经济有一套的。”

宇文融浑身舒畅,神清气爽。

舒坦!这话听到耳朵里就是舒坦。

“下手太黑,贪污也是贪污一个大的。”

哈,说什么猪话呢,谁贪污了?

他可没贪污,不要什么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

他贪污那都是他当宰相之后的事了,现在他又没当上宰相。

李林甫这虚伪的老好人还在旁边等着揪他的头发呢,他怎么可能露出马脚让他扯。

“李隆基要想起宇文融的好。”

宇文融在心里反复品这句话。

这话就对喽!

这话听起来比所有的话加起来都悦耳动听啊。

宇文融用期待的小眼神看向李隆基,试图在李隆基的眼睛里看到一丝准备重用他的意思。

但李隆基忽略掉了宇文融。

李隆基把心思放在了张九龄的身上,张爱卿身上究竟有什么致命的缺点呢?

宇文融一张脸鼓成包子。

能不能看看他,天幕说了,他搞经济很厉害的!

他是经过天幕认可的人才!

张九龄拿出虚心的态度,认真看着天幕。

他的致命缺点在哪里呢?他也很想知道。

他该感谢天幕可以把这些说出来,给他指明一条改正的方向。

【张九龄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取消官府铸钱,让所有的百姓一起造钱,自己造钱自己花,这样不就能彻底解决钱不够用的问题了吗?这样的想法就是脱离实际了,像空中楼阁一样,根本无法落实下去。】

[这办法很离谱啊,我上过高中的都知道钱是跟市场密不可分的。]

[完了这要闹经济危机了。]

[好吧,或许他并不是很适合当宰相。]

[就是不考虑市场的因素,光想想百姓造钱只能加大贫富差距。]

[有钱人造更多的浅,没有钱的人只会更穷。]

张九龄把天幕的话都记了下来,若有所思。

缺乏实干能力确实是他的缺点,他也在偷偷跟李林甫学了。

一向正直的张九龄难得心虚看了一眼李林甫。

不知道他有没有发现自己在偷师。

李林甫站在那里稳如入定的老僧,实际上他在拼凑自己的面具,那在天幕背刺之下,已经稀烂的面具。

老好人的面具还是得扒拉扒拉粘好,放在脸上。

这面具戴久了,不继续戴上是相当难受的。

跟没穿衣服一样。

【当时无论是边防还是社会上,都有着需要解决的矛盾,但是张九龄不仅缺乏实干能力,也没有跟随时代变化,依旧局限于开元初年姚崇留下的不得穷兵黩武的指令,抑制国家军事力量的发展。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务实的李林甫更适合国家的需要。】

【然而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张九龄罢相更是因为这时候的李隆基已经完全失去了开元初期勤勉待政的贤明模样了,现在的李隆基逐渐走向昏庸。不懂变通的张九龄他固然有自己的缺点,但他此生直言上谏,从不因为任何人的态度而折弯自己的腰背,他不该有如此结局。张九龄是一心希望开元之初的明君能够回来的。】

【李隆基曾亲自将姚崇请出,把宋璟的的谏言贴在随处可见之地。可现在姚崇已故去十五年之久,那被张贴起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谏言也不知何时,被李隆基亲手撕掉了。我们悲哀地发现,那个锐意进取,君明臣贤的时代,连同那个帝王一起消失了。】

【《资治通鉴》上评李隆基的几个宰相:“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可这样百花齐放的□□面在张九龄罢相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李隆基再也没有废寝忘食,只为想出一个合适宰相人选的勤勉模样。自张九龄下台之后,李林甫占据宰相之位十九年。李隆基逐渐闭上了眼睛,堵住了耳朵,他陷在了泰山封禅之时,自己给自己缔造的那场盛世大梦之中。】

李隆基忍不住了,拍桌而起。

污蔑,这完全是污蔑了。

“被张贴起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谏言,也不知何时被李隆基亲手撕掉了。”

他现在只想回书房把依旧贴的好好的“十要事说”还有宋璟的谏言拿过来给众人看,顺带嘶吼。

“看啊,快看啊,我贴的好好的,我全留着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