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76章(2 / 2)

朝臣们的小声议论顺着风飘到了李隆基的耳朵里。

“一手缔造开元盛世。”

“是该缅怀。”

哦,是缅怀!

天幕终于要夸他了吗?

李隆基理了理领子,整了整袖口,得意的小尾巴冒出来,像是要化成实体左右摇晃。

他正准备迎接夸奖。

【赶上了赶上了,我先找找我的位置。】

这是神音。

除了神音,虚空还有低沉的男音。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是《长恨歌》!]

[补一下之前和之后的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我太喜欢这首诗了,白居易手法老辣。]

[从艺术角度讲,真的很厉害。]

这时,摇晃的天幕逐渐平稳下来,众人终于看清了天上的画面。

画面里,一女子在众人的拥簇下,戴上凤冠,穿上明黄的凤袍,一步一步,走上最高的台阶。

在那里,同样一身明黄的年轻男子正在等她。

二人执手,站在了最高处。

李隆基得意摇晃的小尾巴迟疑着。

他觉得事情不大对劲了。

让他冷静分析一波。

“杨家有女初长成”,杨家……

说的不会是杨贵妃吧?

可天幕又说了汉皇。

汉皇跟他李隆基有何关系?

天幕能不能行啊,一会说这诗是写他的,一会说这诗是写汉皇的。

能不能给给个准话了。

且杨贵妃不是他的儿媳吗?

养在深闺无人识,意思难道不是说,这妃子是从深闺进了后宫的吗?

李隆基拧眉。

占儿媳的那个说法,天幕是不是冤枉他了。

皱眉的不仅仅是李隆基一个人,还有张九龄。

“重色思倾国……”

皇帝重色,举全国之力搜刮美人可不是什么好事。

昏君所为,国之倾颓之势啊。

后宫中,王皇后和武惠妃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都了凝重。

杨贵妃只是妃位,却穿着皇后能穿的明黄凤袍,这身荣宠可见一斑啊。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赵丽妃重复念着这句诗,跟随本心道:“这诗若说的是那个姑娘,倒真的不是虚言。”

那模样像是惑人心神而不知的狐狸,冰清玉洁,复杂的气质在她身上融合的恰到好处。

【现在对这个《长恨歌》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叙事诗,有人认为这是讽喻诗。如果按照讽喻诗来理解的话,那整首诗的基调在开头就已经奠基好了。】

【“汉皇重色思倾国”,这诗说的是汉皇,但实际上是谁呢?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汉皇是李隆基,唐朝喜欢用汉代的皇帝来指代本朝皇帝。这也是我之前说的,如果白居易生在了李隆基还活着的时候,这首《长恨歌》他是万万不会写的,他写了马上就得被抓起来。】

[我一直都觉得这首诗是讽喻诗。]

[重色的根本不是汉皇,是李隆基。]

[别的皇帝是到处搜刮人才,李隆基是到处搜刮美色。]

[真的很想看看杨贵妃什么样子啊,感觉这歌剧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感受到杨贵妃那惊人的气质。]

“没有感受到杨贵妃那惊人的气质。”

赵丽妃继续咂嘴,看看天幕的场景,又看了看弹幕,深以为然。

是的,这画面里的那个杨贵妃,没有杨家女娘十之一二的气质啊。

李隆基心凉了半截。

完了完了,他就说刚刚后背有些发毛,他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预感成真了。

天幕怎么不再讲他的臣子们了啊?

他有那么多的臣子都没有被背刺过,他才过了多久的安生日子,怎么都到了他?

这是单独拿出一个天幕,来讲他?

不,来讲他占儿媳的事!

李隆基这下看明白了,他两只眼睛全看到了。

这回的天幕就是奔着背刺他而来!

李隆基羞愤,有些想掩面逃跑。

【奠定基调的不仅仅是一句“汉皇”的指代啊,其实更令人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句,“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什么意思,杨家有个黄花大闺女,养在深闺里面没有人知道。谁都没看到,偏偏就是被李隆基给看到了,然后拐到自己的宫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