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91章(1 / 2)

<h1>第191章</h1>

至于现在,他就勉强维持一下和李隆基天下第一好的关系吧。

【这老人还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他回忆起了宋璟当宰相的时候,那时候的政治一片清明,而现在的朝堂上都是阿谀奉承之人。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十分想把事实告诉皇帝,但奈何他们只是普通草民,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啊。】

【李隆基十分后悔:“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可是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李隆基有这样的反思之心,早就已经开始反思了。现在他被这样巨大的落差给打击到了,但是没关系,后面还有更大的落差。】

[宋璟,唉,百姓会记得那些真心对他们好的人。]

[我还记得宋璟没有当宰相的时候,亲自下地去帮老百姓建房子。]

[在古代交通和通讯方式那么不发达的时候,宋璟的名字都能被这些人记那么久,传那么远,可见他真的是好官。]

[其实宋璟他政治能力是不如姚崇的,但是他胜就胜在一片公心,他一心为朝廷和百姓,甚至没有考虑过自己。]

[当官的不就是得有这样的心嘛,但是事实上是,这样正直的人往往不适应溜须拍马的朝廷。]

[皇帝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皇帝需要宋璟,那朝廷上就会有宋璟,永远都不缺宋璟这样的人。]

“宋公……”

“宋公高义啊。”

“我现在仍能想起宋公去世,引万民来祭拜的场面。”

张九龄在怀念宋璟的时候,也颇为欣慰。

“皇帝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

是的,现在的朝堂,依旧是开元初期的模样,甚至百官为大唐奋斗之尽头更甚于从前。

他往李隆基身后,那个小小的身影看过去。

韩休站得笔直,个头不高,但满朝文武绝无一人觉得他好欺负。

皇帝需要宋璟,那朝廷上就会有宋璟。

是啊,皇帝他知道自己需要“宋璟”,所以古直更甚于宋璟的韩休站在了这里。

乐呵呵的安禄山不高兴了。

他抬腿踹面前的土堆,把土堆冒尖的头给踹飞。

“有人说的坏话?!”

“一个破老头,还真把自己当救世主,我那时候都攻破长安了,没用,我话就放在这里了,李隆基他那个时候知道,已经太晚了!”

已经知道安禄山有反叛之心的李隆基:……

此时他并不担心安禄山,他在担心那更大的落差。

落魄至此还不够,还有更落魄的?

【好了,经过这逃亡,李隆基也算是终于深入到群众之中了。但是他深入的太晚了。锦衣玉食的李隆基哪里受过吃糠咽菜的苦,他沉浸在悲伤之中,完全不知道一场兵变在无形之中已经开始酝酿了。】

【李隆基吃了胡饼,那些公主皇子们吃了百姓给的饭,但是李隆基并不是带了这几个人出逃,他还带了很多保护他的禁军将士。普通人一顿饭不吃就已经饿到不行,更何况这些将士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但是此时,他们尚且还能忍耐,因为马上又有落脚的地方了,这个地方是金城县。】

【禁军将士们满怀希望,他们不求别的,只求在这里能吃一顿饱饭。但金城县更过分了,这个县,不仅仅是县令跑走了,百姓也跑干净了,所有人只能饿着肚子,短暂睡一觉。禁军不能睡,他们得轮番值班守夜。】

[怪不得产生兵变。]

[积压的怨恨已经太多了。]

[不仅仅是多,还有久,这样的局面是李隆基的昏庸导致的,在没出逃的时候大家就已经开始有怨言了。]

[马上要讲到马嵬坡了吧?杨玉环要被勒死了。]

[不知道歌舞剧怎么演绎马嵬坡。]

杨玉环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在马嵬坡,她被勒死了。

她更坚定了自己不入宫的心。

入宫是死,不入宫也是死,倒不如跟随自己本心的好。

后宫妃嫔表情严肃起来。

原来杨玉环是在这里被勒死的?

在兵变之中,被勒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