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季明跟着开心:“你能为大唐做这样多的事情呢。”
[颜真卿能积聚到那么多人,其实也不光光是他口才好的缘故,其实那时候的百姓心都是向着大唐的。]
[是啊,百姓就是很淳朴,尽管皇帝昏庸,奸臣当道,他们还是相信皇帝能够改好,或者是换一个皇帝,病了的大唐就会好起来。]
[他们不知道大唐实际上病入膏肓。]
[百姓是觉得,他们可以觉得大唐不好,但是不能有人来推翻它。]
[李皇室,其实还是民心所向的……]
李隆基险些落泪。
这时候汇聚在一起的士兵们,要是知道了他们的皇帝在紧要关头弃城而逃,还会一心忠于李唐皇室吗?
这时候安禄山还没有打到长安,没有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这些赤诚的士兵听到号召,凝聚在一起,他们觉得如果拖住了安禄山的后退,去断了他的尾巴,烧了他的巢穴,皇帝就一定会把这老鼠的头给斩下。
【颜真卿的动作到底是被安禄山给注意到了,颜真卿在后面捣乱,拉开河北的战局,而前面又有难攻的潼关。潼关不破,时间一长,他安禄山身后没有补给,此战必败!他恨颜真卿的牙痒痒,但和潼关对战,他分身乏术,鞭长莫及。】
【但潼关虽没有攻下,洛阳还是攻下来了的。安禄山派人去震慑颜真卿,彰显他安禄山的军威,斥退颜真卿,让他不要搞什么动作。】
【安禄山显示军威,用的不是兵力,他那时如果能派兵去震慑住颜真卿,也就不至于处在两面夹击的窘境之中了。】
[太蠢了,不用兵力,用什么震慑?用伪帝安禄山的“圣旨”?]
[伪帝就是伪帝,攻破洛阳坐上皇位也不是皇帝。]
[寡廉鲜耻不知忠义的安禄山,太愚蠢了。]
“愚不可及。”
韩休说道。
但萧崇却皱起了眉。
震慑,并不单单只有这一种办法。
他心里有些不好的直觉。
【安禄山调不出兵力,所以彰显军威的,是两颗头颅。】
【这两颗头颅,是李憕和卢奕的。】
【他们在洛阳沦陷的时候,誓与洛阳共存亡,被安禄山杀害之后,他们的头颅被割下来,被送到河北,变成威慑颜真卿,和追随颜真卿那大批士兵的工具。】
[用人头震慑??]
[我惊了,那么血腥的手法吗?]
[其实古代打仗的话,这种震慑办法是层出不穷的。]
[可是他们都是忠义的人啊……忠义的人一定要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吗?]
[不是好人没好报,而是战乱的时代中,牺牲是必然的。]
刚刚笑安禄山愚不可及的人都沉默下来。
所以人都不会忘记洛阳的那场大雪。
纷飞的大雪之中,两个身穿官服的人就站在那场雪中。
曾经繁及一时的城成了空城,所有人为了活命都逃了出去。
可还有两个人留在那里。
他们不逃,他们明知是死,仍坦然赴死,他们明知不可为却依然为之。
现在,忠臣良将的头颅被砍下来了。
【头颅被拿出来的时候,士兵们都被吓出了,军中引起了小小的骚动。如果安禄山送人头想要的是这样的震慑效果,那他确实做到了。】
【这带血的头颅明晃晃地告诉所有人,如果跟安禄山对着干,那下场也就是身首异处,他能拿下洛阳,也能掉过头来把跟他作对的人杀干净。】
【如果是普通人,估计是要被安禄山给吓住的。但此时站在这里的是颜真卿,这两颗头颅只会引起他的愤怒。可现在士兵们产生了惧意,若任由这惧意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颜真卿对着所有人高喊,这不是李憕和卢奕,这是安禄山拿假人来骗人的,为的就是扰乱军心,这时候害怕正是中了逆贼下怀。】
【安抚好将士们的情绪后,颜真卿干脆利落发号施令,把安禄山派来的使者给送去腰斩了。一场还在酝酿期的兵变就这样被遏止住了。】
【在士兵们都离开之后,颜真卿才敢上前为李憕和卢奕擦干净脸上的血迹,将他们好好安葬。】
[安禄山快点去死吧,我好生气。]
[我以为他们死的已经够悲壮了,没想到还有更悲壮的在后面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