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胸腔之激荡的是会当凌绝顶的豪情,他知道,自己想站到那最高巅,一览众山之小。
天幕上,层叠的山峦消失了。
而杜甫,依旧是那个少年杜甫。
这时的杜甫比刚刚还更要年轻一些。
他就站定在一个宅子面前。
这宅子就隔着一条江与皇城遥遥相对,宅子主人之显贵不言而喻。
宅门前,门庭若市,来人穿珠戴翠,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张公竟也来了?”
“如何能不来呢,这驻台的可是李龟年啊。”
“还是歧王的面子大啊,想看李龟年,就得来找歧王。”
“李龟年一曲千金难买,我们这回有耳福了。”
这宴会是歧王所办,达官贵人如云多,杜甫之是这众片云中最不起眼的一个。
偶有年轻人来与杜甫攀谈。
杜甫介绍自己:“京兆杜氏,杜甫。”
来人这就明白了:“哦……我记得你,你的祖父杜审言很是有名。”
杜甫腼腆着低头应是。
是的,无人知他杜甫之名,别人记住的,大多不是杜甫,而是他的祖父杜审言。
但年轻的杜甫不以为意。
祖父向来都是他的榜样。
人人记得他的祖父,他也与有荣焉。
“你可知今日李龟年唱的是什么?”
有人在周围交谈着。
杜甫慢慢也靠了过去。
他并不擅于交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过去听一耳朵。
“《短歌行》啊!就李白写的那首。”
“哈哈哈哈,恐怕有许多人都是为着这首《短歌行》来的吧。”
杜甫隐在人群之中,悄悄点了点头。
“说来李白这人,倒也奇怪,诗是有名,人却鲜少能看见。”
“这不重要,能听到诗便可,长安常有这样的当红的年轻人,若是人人都要见一见,你那政务可是处理不完了。”
“我知道。”
有人从听到谈话内容,从人群里钻出来。
“李白啊,持才傲物,寻常人不入他的眼,他爱喝酒,要寻李白,就酒馆转转。”
日头逐渐攀升到了正头顶,筵席也要开始了。
身穿绫罗织锦的侍女们端着闪着光的玉盘来来往往,桌上是万钱珍馐,杯中的上好佳酿。
可众人视线却大多都不在桌上。
众人皆看着高台,那周身风流倜傥之气的李龟年。
台下隐约骚动起来。
“李龟年!”
“这是李龟年啊!”
“出来了,出来了。”
外头春光正好,寒冬已去,温度回暖,枝头也攀上了花骨朵。
初春正午的光并比刺眼,就这样洒遍了歧王的宅院。
李龟年的声音如泉水流过礁石般淙淙,又如玉珏相碰一样温润。
无论是屋内,还是院里,甚至连初春攀上枝头的花,也皆听得这值千金的嗓音。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
人群之中,杜甫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声音绕梁,歪过头就能看到极好的春光。
这春光不仅照在了歧王宅院里,更是铺满整个长安城。
这是开元之初。
大唐盛世就在这样充满希望的光晕之中缓缓诞生。
【杜甫回乡之路并不算顺利,但这不顺之中也有偶然遇到的友人,几十年后与友人相逢,让杜甫内心倍感宽慰。这个人就是大唐炙手可热的宫廷乐师,李龟年。】
李隆基眼睛睁地溜圆。
哦吼,这是他的宫廷乐师。
杜甫还跟他的宫廷乐师有关系。
只是看天幕上的画面,杜甫年轻时候在长安并不是什么名人呐。
李隆基自己的宫廷乐师自己知道,能成为皇家的宫廷乐师,出去唱一嗓子,也是很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