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91章</h1>
【“会稽愚妇轻买臣。”】
【《汉书·朱买臣传》记载了朱买臣传奇的一生。朱买臣是个穷苦人,家里没钱,他只能靠着卖柴来维持生计。于是他的妻子嫌弃他穷苦,抛弃了他。但朱买臣在后来却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成为会稽太守。】
【李白化用“会稽愚妇”典故,将无数人的讥笑和冷眼草草带过。】
【事实上李白想突出的并不是这前半句,他将重点放在了后半部分,“余亦辞家西入秦”。现在李白也离开了家,李白希望自己能像朱买臣一样,获得皇帝赏识,自此大展宏图。】
[原来李白也受过冷落啊。]
[是啊,李白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杜甫受的白眼他也受过。]
[但是从李白的诗中从来都没看到过他的委屈啊。]
[可能李白不是个会受委屈的人,也许都像那首《上上李邕》一样,出气了。]
[我是觉得李白要么就是非常会开解自己,要么就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李白很像个e人,什么事都不往心里放。]
[李白要是e人,杜甫就是i人,哈哈哈哈哈。]
杜甫难过。
杜甫非常难过。
他刚刚昂扬的脑袋又低垂下去。
刚刚天幕讲他的时候,是详细讲述了他受过的那些冷眼的。
他不被赏识,谋不到一官半职也就罢了,他的偶像怎么能这样呢?
他为了这个入宫的机会,等了十八年呀。
此时的杜甫满脑子都是:我的偶像受委屈了。
杜甫并不管自己的偶像是不是真的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他得先替偶像偶像委屈着。
酒馆里是两个耷拉的脑袋。
碎嘴子想到了自己凄惨的偶像,诗圣杜甫。
“唉——”
“唉——”
碎嘴子歪头看杜甫:“刚刚天幕讲诗圣,可比这李白惨多了啊,你怎么不替诗圣委屈委屈?”
杜甫摇摇头:“我觉得诗仙更委屈。”
碎嘴子不敢置信地看着杜甫。
这还有天理,有王法吗?
他的杜甫都苦成那个样子了!居然有人觉得他不如诗仙苦?
诗仙多潇洒啊!
碎嘴子看着杜甫,只觉得他们萍水相逢的缘分大概就到这里了。
不再是好朋友!
【李白以为自己就是那只鲲鹏,要振翅高飞,实现理想。但事实往往并不是如此。】
【李白入职翰林院。翰林院是个好地方啊,里面都是清流文臣,这里是皇帝的私人顾问,这里的人负责草拟诏书。宰相张九龄就是翰林院出身,谁又能说翰林院不好呢?】
【可进了翰林院的李白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翰林院有两个院子,南院是朝廷重臣,就像曾经的张九龄那样,为皇帝起草诏书,在官场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南院,都是翰林学士。】
【可李白去的不是南院,是北院。】
【北院里的人过的比南院清闲多了,他们不需要草拟诏书,不需要处理国家大事,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陪皇帝玩儿,让皇帝玩的开心,玩的畅快!】
【北院人被称为“翰林供奉”,两字之差,做的事却是天差地别。】
百姓睁大的眼睛。
“哦呦,翰林院还有这样的弯弯绕绕呢。”
“谁能想到呢,就两个字不一样。”
“说出来都是翰林院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
“嗨呀,原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啊。”
李隆基目瞪口呆。
原来他只给了李白一个翰林供奉的位置?
天幕里的自己那么喜欢玩儿呢?
让诗仙进宫,就是为了陪他玩儿的?
李隆基长吁一声。
心里是说不出的感受。
或许也没什么好意外的,天幕曾说,封禅之后的他就日渐膨胀起来,能做出这样的事也是顺理成章。
【我们之前说,杜甫的理想从没被重视过,李白也是如此。】
【李隆基召李白进宫,并不是像开元之初请姚崇当宰相那样,李隆基并不指望着李白有什么治世之能,或者换句话说,李隆基仅仅是看上的只是李白写诗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