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25章(1 / 1)

(' 既然人死后没有灵魂,那东西还要带到地下去吗? “既然死后什么东西都没有,咱们就把东西留下,给孩子们继续过日子吧。”有人想了想,放弃了陪葬东西的执念。 当然放弃陪葬执念的只是少数,且大多数都是底层群体。 中高层的贵族们,哪怕知道人死后没有灵魂,他们依旧会陪葬很多东西,因为它们有这个挥霍资本。 【说起殉葬,其中三个朝代最为恶臭,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元、明、清。】 【看到区别没有,元和清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而明虽然是中原政。权,可是它做的事,却和少数民族政。权一样恶臭。】 【少数民族政。权并不具备华夏流传下来的礼仪制度,是实打实的蛮夷,可让人心痛的是明朝这样一个正统王朝,居然也有相同陋习。】 【甚至不仅是相同,明朝的殉葬制度,比其他两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朝哗然,尤其是汉、唐、宋这段时期的人非常不敢置信,毕竟殉葬制度距离他们已经很远,实在很难想象在他们之后,会重启殉葬制度。 还有那明朝,真的是汉人正统王朝,而不是异族政。权吗? 这让很多人难受起来,“为什么明朝会有殉葬制度?” 倒是元朝和清朝有殉葬制度,他们并不意外,也不在乎。 毕竟一个是自己家,一个是别人家,任谁都想让自己家变得更好,而不是去和别人家比烂。 “你才蛮夷!”忽必烈等元朝人跳脚道。 还不如也对他们高要求呢,这样反而让他们感受到一股自上而下的强烈蔑视。 那是华夏发展出来的数千年文明礼仪,和野蛮血。腥的元朝政。权形成鲜明对比。 至于清朝,康雍乾几个并不担心清初其他帝王的殉葬制度,因为比起担心殉葬制度,清初几代的政。权还在不在都不一定。 至于他们执政时期,殉葬制度已经废除的差不多。 “天幕,真是多管闲事。”朱元璋看着天幕十分冰冷和厌恶。 如果不是天幕,他儿子们说不定还活着。 要不是为了政。权,他早就没办法忍受天幕。 可现在,天幕居然又批判他们明朝,这让朱元璋如何不气。 姜叶并不知道自己机缘巧合打断朱元璋的动作,朱元璋某些作恶多端的儿子们死了,并且找不到凶手,然后朱元璋就打算让儿子们的妻妾为自己儿子们殉葬,反正这事他很熟练。1 结果朱元璋正打算做呢,就听姜叶提起和反对批判人殉的事。 这一刻,朱元璋别提多想让姜叶专心讲配饰材质的事。 从配饰材质扯到殉葬和人殉,难道主持人不觉得话题跑偏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1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1朱标死后,妻妾就被迫殉葬了。 还有人说朱元璋下旨让后妃殉葬,是为了让马皇后做好人去捞人——可那时候马皇后人早没了,怎么捞?从皇陵里蹦出来捞吗。 第十八章 “父皇,还是先看天幕怎么说吧。”朱标道。 从小乱世长大,且也被元朝思想影响,朱标并没觉得人殉有什么不对。 不过他也知道,其他人对这种事很反感,尤其是底层。 “凭什么那些元朝人能人殉,朕却不能!”朱元璋不服,这让他感觉自己输给了元朝。 “可能因为咱们明朝是汉人王朝,所以要求才比较高吧。” 朱标若有所思,跟元清比起来,大明不会输,但是跟汉唐比起来,他们大明就逊色许多。 “父皇,从今往后,只怕天下人也会想知道,咱们明朝是想做汉人王朝,还是异族王朝。”朱标深觉不妙道。 “怎么,难道他们还想造反!”朱元璋冷笑。 凭什么说他的大明比不上汉唐,他不服! 哪怕他对刘邦和李世民很喜欢,却也不想自己的大明输给他们的汉唐。 可是,就算朱元璋再不想承认,后世人心里想起的明朝,也是和元清一起并列,而不是和汉唐做对比。 【首先来说元朝,有史记载说元朝人殉是从成吉思汗开始,这里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他们之前就有人殉习惯,只是之前所为没有记载下来。 第二种就是他们是来了中原后学会了人殉,之前之所以没有,那是因为草原人数太少,人殉会影响他们部落实力,后来中原人多,可以让他们肆意挥霍。】 【但我觉得情况应该是两点解读的结合,元朝之前本来就有人殉行为,只是为了避免整体实力下降,活殉仅限于少数贵族用,后来入主中原,人殉规模才迅速扩大,要不然没有人殉习惯的元朝,不可能突然就学会人殉。 要知道中原此时已经远离人殉千年,总不可能是元朝从华夏古籍里把落后风气重新扒拉出来,但这样一来,就跟元朝空有蛮力,却没有脑子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