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们就算不是地里的泥腿子们,但也好不了多少,真是不明白后世人读那么多书,却不想着为官,而是干其他的。”诸朝文人们很看不惯。 在他们看来,读书只为当官,选择其他行业都是走歪路。 结果呢,后世这样走歪路的人不止一两个! 可以说,除了计划考公和事业编的高考生们,选择其他行业的考生他们统统看不上。 直到天幕列出后世土木工程学的详细分类,让人眼花缭乱。 最先打头的是土木工行业,什么土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化学、建筑/道路/铁道等各种工程。 “看不懂,一点都看不懂,只是工匠而已,需要那么多知识干什么?”诸朝古人们不明白。 他们所在时代的工匠们,大都没有文化,就算不识字,也不耽误干活。 结果呢,后世的工匠们,居然要学那么多东西。 也就是说后世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人们连工匠都做不了?! “其实仔细想想,后世的沥青、水泥、高楼、电梯等各种东西,哪样不需要知识,要不然我们古代为什么做不出来?” “是因为咱们不想吗,因为咱们没有文化!” 从没有这么一刻,他们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说起工匠们,我真的很佩服他们,因为古代并没有相关的体系知识,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双手建造起一座又一座传奇建筑。 可惜他们生不逢时,要不然在咱们现在,那一个个绝对是国之重器!”高壮男生语气难掩遗憾道。】 诸朝工匠们愣住,“国之重器,是指我们工匠们吗?” “后世居然把工匠放在国之重器的位置上,也是,后世发展的那么好,自然离不开诸多匠人。”想起后世各种高楼大厦,诸朝帝王们沉默。 但也有人不服,“说工匠是国之重器,那后世的执政者们又是什么?” 他们基本都是文人,在他们看来,后世的执政者们,才称得上是国之重器,而不是比泥腿子百姓地位还低的工匠们。 诸朝工匠们听不到那些讥讽,他们心中热血涌动,努力去记后世土木工程学相关的信息。 在这之前,他们对学习不说嗤之以鼻,却也不积极,甚至排斥。 因为就算他们有文化又怎么样,还不依旧是工匠。 可现在他们不这样想了,他们想学会更多知识,然后变成后世人嘴里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确实,古代工匠们有技术,却没有相应的文化体系,以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为例。 活字印刷术是需要认识很多字的,光这一步,就能卡掉大部分工匠,所以说古代技术之所以发展缓慢,和文化知识的普及率,有很大关系。”】3 “但反过来说,只要工匠们的文化提升,那么科技发展就能加速。”诸朝古人们心头明悟。 “何止是工匠,没看到后世人不管哪个行业的人都有文化吗。” 【“其实在古代工匠们的地位还好,不算最低的,不像商人,很多时候都是社会最底层。 古代有专门对商人的规定,比如说不能穿丝绸,孩子不能参加科举等,不像咱们现在对商人限制不大,只要好好交税就行。”一个男生走过来道。】4 【主持人镜头和高壮男生看向新来男生,笑道:“你以后是准备学经济管理学吧。”】 “经济管理学?又是一个听不懂的词。” 【“没错,咱们现在的经济管理学,放在古代就是商人,社会地位并不高,其实我很想不明白,为什么古代税。收大头是来自百姓,而不是像咱们这样从商税、路税等方面入手。 商人们多交点税,国家把商人地位提高点,明明是双赢的局面,古代却做不到,难怪他们那么穷呢。”】 难怪他们那么穷呢……这一刻,不知多少执政者们心灵遭受重击。 只要少数手中和国库富裕的执政者幸免于难。 “后世小孩懂什么,不能鼓励经商,经商来钱快,要是人人都去经商,那还有谁来种地?‘农’才是国之根本,知不知道!” “对啊,明明我们没有商人们有钱,可税。收大头还是我们出的,为什么?”诸朝古人们交税大头的百姓们迷茫。 “我们社会地位要是能提高点,我们不介意多交税,问题是我们花了钱,社会地位还提不高。” “谁说我们少交税了,我们只是没有给国家多交税,一路上的打点可没少花钱。” 商人们也觉得自己亏,觉得自己花了钱还没落到好。 【“古代经济问题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古代农为本,首先需要确保足够的粮食,为此古代当政者降低商人地位,避免百姓们心里失衡。 第二方面就是商人们地位低,以至于越往后的朝代,懂经济学的官员越少,不懂经济,自然就不知道怎么为国库挣钱,和更好挣钱,只能说古代发展不像咱们现在齐头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