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131章(1 / 1)

(' 这样既是为了让执政履历更好看,也是为了补足咱们国家的短版。”】 “履历更好看我们能理解,可是补足国家短板怎么说?”诸朝有人疑惑。 可是他们身边的聪明人,听到这句话,已经神情凝重起来。 “怎么了?神情这么严肃?” “你们觉得后世国家短板是什么?又或者,咱们国家现在的短板是什么?” “如果觉得问题太笼统,那详细点,你们觉得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哪个是短板?” “按照顺序,从小到大是孩子、老人、女人、男人。” “是啊,既然孩子的老人是最短板,那该怎么补足?” “难道是……杀了?”有人想歪,大惊失色。 “……杀你个头,人都死了那叫没有短板,而不是叫补足短板!”正仔细分析的人气的头晕。 “不是杀了,总不可能是照顾他们,你们相信吗?” 因为比起杀了,照顾老幼这种事,听上去更加不可能。 聪明人们愣住。 【“国家的实力可以从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阐述。 而阐述方式,来自具体数字。 比如我们可以用这些数值分析出各地的经济、人口状况,然后再给这些数值,分出贫、中、富等大致区域,打上贫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短板。 我们先把这些短板地区问题解决,国家整体实力数值自然也会提升。”】 诸朝古人们听是听懂了,但还是不明白,“如果想要提升数值,没必要从差的地方入手吧?” “如果从好的地方入手,数值会提升的更快,为什么不那样做?” “没听他们说,他们这是在补足国家短板吗,决定一桶水高度的,是最低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 “如果只看高的那块板,而看不到低的那块板,时间长了,国家发展会越来越歪,比如那宋朝,重文轻武,军事就是其短板。”有人直接拿宋朝举例。 宋朝:“……” “咱们大汉/大唐的短板是?”刘彻、李世民等汉唐帝王赶紧扒拉自家短板。 “大明的短板是……经济。”大明短板,朱元璋不用多思考就得出结论。 【“比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需要帮助村里的孤寡老幼们解决生存、生活、上学、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还要想办法提升本村贫困户或者整体村民们的经济、生活状况,当然后面这个更难。 而且这两种方式,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 比如我们要是能成功引进一些手工活,把活派给村民,就能提高经济收入,还顺带解决村民们的收入问题,形成双赢局面。”】 “后世官员们还会管百姓们存亡和生活?这也就算了,居然还有上学和医疗,医疗是看病吧?” “除了这些外,居然还操心村民们的收入和生活,确定这是官员,而不是老妈子/爹子们?” “就是,当我们没见过官呢,我们的官,可完全不是这样的!”诸朝百姓们直接开口怒骂。 被他们背后骂的官员们也迷茫,“不是,官员需要做那么多东西吗?” 他们官场前辈/上司们可没这样教导过他们。 而他们的官场前辈/上司们,又何尝不疑惑:做官还需要那样? 【“那我们方便知道你们进行到哪一步了吗?” “说实话,我们目前只解决了第。一步,第二步正在进行中, 而第。一步计划,主要依托国家政策,比如老人们的养老金、医保,孩子们的贫困户助学申请,我们主要负责审核和审批。 说起这个,我们现在的扶贫环境,比前辈们好太多了,以前的扶贫那才是什么都没有,可就算那样艰难,他们都能走过来,我们这些后辈条件更好,也要做的更好才对。”】4 伴随着干部们的声音,出现的是一张涂满红色的地图。 地图模糊不清,只有大片大片的红色,让人触目惊心。 随着时间过去,那些大片的红色褪去,直至最后,只留下少部分的红。 可就算红色,也有深红和浅红之分,比起刚开始的大片深红,最后的红色变成浅红。 【“几十年来,我们成功帮助八亿多人脱贫,减贫人口占据全球的百分之七十,可以说咱们当初开国时定下的脱贫计划,已经快要实现。 等到第。一步全民脱贫实现后,我们就开始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 听到后世官员们的话,诸朝古人们都惊呆了,“几十年让八亿多人脱贫,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哪来的那么多钱?还有那个脱贫计划居然持续了几十年,而最初计划的制定者,又怎么确保在他们走后,继任者们会继续做下去?” “对啊,官场人走茶凉的事还少吗?可我们却没在后世官员们执行脱贫政策上看到这点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