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10章(1 / 2)

<h1>第10章</h1>

【这位名叫嬴政的观众,你好。看你的名字也知道你很喜欢秦朝,小希也很喜欢大秦,毕竟,谁能不崇拜威严霸气的始皇帝呢!】

秦始皇暗暗点头:主播还算有眼光!

咸阳宫中群臣则敬仰的看着自家陛下,就连天幕都崇拜陛下,陛下定是千古明君!

【不过你的问题太大了,秦朝的灭亡是一个多方累加的结果,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便有了隐患,秦法严苛,徭役繁重,六国人心不齐。当是时,秦始皇以自己绝高的威望维持了国家的统一,牢牢驾驭住了大秦这驾即将崩溃马车,但这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便是长公子扶苏也不一定能把控如此局面,更何况上位的是秦二世那个蠢货和赵高那个野心家。】

赵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却没有人顾得上看他。

秦始皇喃喃道:“秦法严苛,徭役繁重,人心不齐!”

难道秦国的赖以统治的商君法是错的吗!

不,不会的!商君法让秦国富国强兵,成为东方六国人人畏惧的虎狼之国,秦国人人思战,闻战则喜,怎么会有错!

【讲秦朝之亡便不能只讲其灭亡,而是要从商鞅变法开始讲起,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成为战国最大的胜利者,但却不一定适合大一统的王朝。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旧制。】

【当商君法成为老秦国的强国之法,当所有老秦人对商君法深信不疑,当天下一统,七国归一,秦国所面临的情况与两百年前完全不同,商君法是不是也变成了商鞅变法之时阻碍国家进步,顽固守旧的腐朽势力了呢!】

嬴渠梁:“商君,若无商君法便没有大一统的秦国。”

商鞅:“王不必担心,鞅变法之心从未如此刻一般坚定!”

李斯很想怒骂天幕,但他早已被剧透背叛始皇,虽然没有被关押起来,却只能当个隐形人,被大家排挤在外。

天幕也不将事情讲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钝刀子割肉也太难受了,是杀是埋倒是给个痛快啊。

六国的诸侯王却认为天幕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又兴奋于秦二世而亡,狂欢在覆灭的边缘而不自知。

【唐人杜牧曾言: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盯着天幕上那一行字“族秦者——秦也!”他眼前有些恍惚,身子也晃了一下。

扶苏坐在始皇下首,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父亲,看到这般变故扶苏立刻起身,扶住始皇帝,“父皇……”

秦始皇深深的看了扶苏一眼,心中暗想,难道扶苏所推崇的仁义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第11章 春秋争霸

【这是杜牧给出的秦亡之失,要理解这篇文章便不能忽略作者的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朝政糜烂,藩镇跋扈,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吐蕃、南诏、回鹘等国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李世民猛地起身,双目炯炯盯着天幕,太极宫中群臣也不自觉的向前,想看的清楚一些,听的明白一些:“朕的大唐要亡了……”

程知节咬牙切齿道,“陛下,臣请命诛灭吐蕃等国,为我大唐扫除隐患。”

秦琼、尉迟恭、李靖等大将也不甘落后,纷纷请命。

大唐初年将星如云,哪个没有灭国的战绩。

当然,现在的他们还没有那么高的功劳,但谁还不是跟着天策上将出生入死,一场场大战走过来的,那些小国还真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李治、武则天神色也不再轻松,明明是讲秦朝二世而亡,怎么受伤最重的反倒是我大唐!

【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杜牧手持酒杯,思绪复杂,他想出将入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只得了的风流文人的名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再不复往日的荣光,藩镇割据,强枝弱干,皇帝有心压制藩镇,却又遇到边疆诸国扣关,藩镇大权在握,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唐穆宗李恒沉溺声色一命呜呼,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

李世民:“这样荒淫无道的人居然是朕的子孙,居然是我大唐的皇帝。他们没学过历史吗!隋朝二世而亡近在眼前,他们居然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