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36章</h1>
【他横行无忌,恶贯满盈,百官莫敢直视,刘志大权旁落,这个皇帝当的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他对梁冀的不满日益累积。】
【延熹元年(158年),发生日食,太史令陈授将此事归结为大将军的罪过,梁冀知道后,直接逮捕了陈授,严刑拷打,陈授死在狱中。】
【自己的亲信被梁冀随意杀害,这件事触动了刘志敏感的神经,桓帝终于怒了,他与中常侍单超等五人定计想要诛杀梁冀。】
刘彻嗤笑一声:“呵!眼瞎吗!梁冀祸害天下你看不到,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权利被威胁,还是用了十三年才看到的。”
刘庄摇摇头,“朕还以为这天下已经姓梁了,没想到还有个皇帝……”
【159年,桓帝以梁冀阴谋反叛为名,秘密控制朝廷中枢,又派兵包围了梁府,收回了梁冀的大将军印,梁冀与其妻子孙寿当天就自杀了。】
评论区
“这么脆弱吗!”
“失去了大将军的身份,他还有什么!”
“梁冀的一切权势都来自皇权。”
“……”刘志觉得自己能除掉梁冀,极其英明神武:“梁冀奸暴,浊乱王室!”
梁商又急又气:“老夫应该直接将这个孽子掐死,省的他祸害全家。”
吕放双眼放光:“某愿为将军代劳,为天下除一大害!”
霍光:突然与梁商有了些同病相怜之感……
第126章 东汉末年
【桓帝一举扫除了梁氏的势力,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仅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就有几十人,梁氏倒台后整个朝堂都空了。从梁家查抄出来的钱财多达三十亿,相当于整个天下一半的赋税。】
【桓帝终于能掌握大权,他将帮助他除掉梁冀的五个宦官封侯,食邑万户,并称五侯。桓帝将朝政尽数交到他们手里,五侯横行不法,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引起群臣不满,随着他们权势日盛,进一步威胁皇权。】
刘邦嘲讽道:“刚除掉梁冀,就有了新的权臣,刘志这皇帝当的真是轻松。”
吕雉解释道:“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根本不管天下百姓。若是梁冀没有危害到他的安全,他定然不会下定决心除掉梁冀。”
这让努力压制功臣的大汉开国皇帝夫妇都很不满。
【公元165年,刘志终于出手将五侯贬谪,没收封地,五侯专权时代终于结束。】
【但,刘志又扶持了新的宦官替代五侯,新上任的宦官一样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引起群臣义愤,天下沸然!】
刘庄: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刘志心里什么都清楚,但就是不去做。他享受着皇帝的地位和权势,却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尚在南阳躬耕的诸葛亮好奇的看着天幕:这个先帝是何许人?这是亮未来选择的主公吗?
已经成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与刘备相顾无言。
刘备洒脱道:“人终有一死,备身边有孔明相助,便是死后,阿斗也有孔明尊尊教导,备定能安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换了个话题:“此表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他有所猜测,这应该是写给少主刘禅的。
刘备苦中作乐道:“快了快了,大汉又要灭亡了,很快就要讲到我等了……”
【继承汉室正统的刘备都如此痛恨的桓灵二帝,究竟做了什么事,才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评论区
“刘备不是一个仁慈的近乎于虚伪的仁弱之主吗,怎么会这么勇!”
“是啊,我对刘备的印象也只有哭,各种哭……”
刘备提起他厚重的双手剑,疑惑道:“备……仁弱?”
堂前的幕僚一时无语,这样一言不合就提剑上场的主公怎会仁弱。
“楼上的,《三国演义》只是同人,想要了解真实的刘备还是要看《三国志》。”
“……”汉末三国之人无不好奇《三国演义》的内容,曹魏孙吴等人更是对“仁弱”的刘备嘲笑不已。
等到将来他们知道这本书将刘备当作正统,将诸葛亮当作灵魂人物,对曹魏孙吴多有贬低后,不知还能不能笑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