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163章</h1>
“两军交战的时候,袁绍营中还在争权夺利。沮授的建议没有得到袁绍的采纳,便说了一些丧气的话,装病不跟袁绍玩了。郭图等人立刻夺权,抢占了沮授的位置。”
……
始皇:“袁绍败的不冤!”
【曹军的胜利不只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有后方谋士的运筹帷幄,身处大营的荀彧、荀攸、许攸的功劳并不比战场上厮杀的将士们少。】
【而袁绍的失败也不只是军事上的失败,其阵营内部勾心斗角,彼此攻伐也是一大原因。】
【袁绍麾下的谋士以八人为主: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荀谌、郭图、辛评、许攸。这些人,即便是在群星闪耀的汉末三国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评论区
“八梁四柱:八个谋士,四大将军!”
“在袁绍麾下真是可惜了。”
“更可惜的是他们都比较愚忠,宁愿为袁氏基业陪葬,也不愿投靠曹操。”
……
【其中荀谌、郭图、辛评、许攸、逢纪五人是河南人,为了躲避董卓的乱军才投奔冀州。审配、田丰、沮授则是冀州当地人,他们支持每一位冀州之主,因来历不同,两方人互看不顺眼。】
评论区
“田丰是冀州巨鹿人,他是因为袁绍成为冀州牧,才投入他的麾下。”
“是的,谁在冀州主政,田丰就为谁效忠。”
“他举茂才成为侍御史,为人正直敢言,因为愤恨宦官当道,贤臣被害,弃官归家。”
“他做过韩馥的幕僚,因为说话不讨喜,不得韩馥重用。”
“田丰投靠袁绍后,为他出谋划策,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雄踞四州!”
“官渡之战前夕,田丰提议趁着曹操攻打刘备的时机,立刻出兵袭击许都,袁绍却借口儿子生病,不肯发兵。”
【田丰有远见卓识,但却不得袁绍重用,他的谋划终究是一场空。】
评论区
“等到曹操打下刘备,回到许都,袁绍才出兵。许都兵力充足,田丰劝他坚守河北,联合其他豪杰,做好充足的准备,骚扰河南,让敌人疲于奔命,便可稳操胜券。”
“但袁绍觉得自己的计划没问题,不必等待,他要毕其功于一役!”
“田丰多次劝谏,触怒了袁绍,袁绍以扰乱军心为名关押了田丰。”
刘邦:“劝谏都听不得,气量也太狭小了。”
“田丰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就是个谋士,却想要替主公做主。”
“袁绍已经定下了大方向,他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帮袁绍达成目标。”
袁绍:“天幕说的正合吾意!”
田丰:“主辱臣死,怎能看着主公陷入危机而置身事外。”
“虽然袁绍也不会听就是了。”
袁绍:……
“这就是古代文人的风骨,为主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袁绍采纳臣下的意见不是看意见对错,而是看提意见的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
“官渡战败后,田丰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因为他说对了,若是留着他,岂不是显得袁绍无能。”
“在逢纪等人的谗言下,田丰就这样被处死了。”
“逢纪处处针对田丰,第一次进谗言让田丰下狱,第二次直接杀了他。”
……
扶苏:“同为袁氏阵营谋士,哪里来的这么大的仇怨?”
淳于越和李斯互相对视一眼,又嫌弃的移开目光。
长公子还是有些天真,为了利益,便是父子兄弟也能变成生死仇敌。
第151章 群雄逐鹿
【沮授,史书称其:少有大志,多权略。他曾担任冀州别驾,做过韩馥的骑都尉,为韩馥出谋划策,却不得采纳。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帮袁绍夺得青州、并州、幽州,功勋卓著!】
评论区
“沮授是能跟荀彧、诸葛亮并称的一流谋士。”
“但他的名气可比其他人差太多了。”
“因为他选的主公不够好。”
“他支持迎立天子,反对袁绍将长子与幼子对立的做法,还提出与田丰相似的持久战拖垮曹操的战略。但,这些谋略不仅没有被袁绍采纳,还遭到怀疑夺了兵权。”
沮授:“分立诸子是取祸之道!”
袁绍:“统兵在外的人不宜参与内政,先生逾矩了。”
沮授:“……”